通过对辽宁省干热岩资源赋存条件的分析,结合我国其他省份干热岩勘查经验,编者建立了我省干热岩资源评价体系,归纳起来共7个指标,分别为:莫霍面埋深、居里面埋深、断裂规模、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大地热流及地温梯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及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对我省干热岩资源潜力进行了分级,
本书第一章绪论部分简介了一次反射波偏移成像;第二章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射线束传播算子;第三章介绍了射线束偏移的方法原理及实现;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介绍了各向异性介质和吸收衰减介质射线束偏移的方法实现;第六章在最小二乘偏移框架下,介绍了高斯束反演成像;第七章介绍了高斯束的层析成像,其目标则是对地下介质的中低波数速度进行估计。
本书分为管理篇和技术篇,管理篇介绍了企业防震减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地震灾害的预防措施、地震应急与抗震救灾以及震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并分析了两组案例;技术篇介绍了工业设备的震害与对策、增强生命线抗震能力的途径、大型冶金企业防震减灾系统、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震损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的损伤评价方法以及震损砌体结构的损伤评价
目前在岩溶区较系统研究的是构造地震、塌陷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岩溶气爆地震研究很少,而岩溶气爆地震在岩溶区是一个正常的地质现象,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还会产生频发的震群活动,如“6.28”震群,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这一地质现象。本书对岩溶气爆地震研究从客观存在、形成过程、可能性判别、最大震级判定、易发程度分区、成灾特点及防治对策
本书以地应力为地壳表层地震害的能量源。本书分地震的基础知识、地壳运动与地球自转的动力学效应、地壳上部地应力场、人类对地应力为力源的地震认识和危害程度与预测预防方法措施等四部分。着重讨论了地应力的形成和地震预测预防和措施,并具科普性、科学性、大众化、民俗化。例如强烈地震区域范围内,地震前古今中外大量震例表明,震前动物行为
本书从渗漏电场的形成机理和物理模拟实验出发,开展水流场-离子扩散场-地电场多场耦合模拟及响应特征分析,提出了面向不同探测目标(基坑、提防以及填埋场等)渗漏电场精准探测装置及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及工程实践探讨检测装置及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各类工程或设施的渗漏隐患排查和精准探测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参考。本书系我
微重力生物学是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研究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变化机理和失重对抗措施的一门学科。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和各生理功能系统已经高度进化并充分适应了地球重力环境,一旦进入太空失重环境,人体各主要生理系统势必发生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变化。对已有飞行任务的大量观察资料和实验研究证明失重引起航天员出现水和电解质代谢失调
本书介绍了地震灾害中一种重要的震害现象砂土液化,从历史资料入手,较为详细地列举了砂土液化现象的震害特点;针对国内外砂土液化研究机理,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全书共分为6章,对比了国内外砂土液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地震现场原位测试勘察和理论解答,给出了一种构
.本书主要介绍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研究成果与应用,详细介绍了高斯束Born正演模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基于单程波的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数据域地震波反演成像等成像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合。本书适合从事地震勘探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地震来临时,逃生的时间往往就十几秒,所以日常加强地震知识传宣,掌握关键地震避险知识很有必要。基于此目的,由上海市地震局信息中心宣教室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此宣传页。其主要内容包括地震科学知识、地震应急避险要点。为了向公众介绍方针减灾的知识和技能、让读者读起来轻松有趣、能够快速明了地掌握关键应急避险知识和地震发生时的逃生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