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态(社区)博物馆理论、村落文化景观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典型传统村落民俗民艺与原住民活态生活调查的基础上,以发展当代产业为目标,从县域、村级和农户(经营主体)三个层面开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的研究,并以项目反映理论模型为工具评价传统村落集中分布的8省(区)的137个县(市)当代
本书围绕传统节气文化如何在当代设计生活中传承与复兴展开研究,让学生在应用中获得设计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升。全书借助民俗学、设计学、文化学和感性工学理论的综合分析,构建基于节气文化“活态传承”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框架体系,探索当代设计语境下二十四节气融入文创产品的时代内涵与现实路径,从而挖掘优秀IP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从
本书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宣部共同编撰。本年鉴收录了2022年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统计数据,以及2008-2022年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年鉴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为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第三部分为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发
本书聚焦国际前沿方法与中国本土应用,分为方法篇、应用篇和中国篇。方法篇包括文化遗产影响评估的定位与应用概况、文化遗产影响评估体系、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方法。应用篇首先介绍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估案例,包括世界遗产科隆、易北河谷、哈德良别墅、斯里兰卡加勒老城、伊朗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土其伊斯坦布尔历史区。以及各国各地区文化遗产影
宋元之际,随着佛教的渐趋世俗化,密教的流播范围更为广大,密教信仰也成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元密教与社会的交融互汇这一文化现象为对象,深入探索宋元代社会的密教信仰与生活的关系。第一部分为“绪论”,分别从“密教及其教理与实践”、“密教的源出与传承”、“密教传入中土及其流播”三个方面综述了密教在印度的形成与发展
常设栏目包括论文、学术札记(文献笺注、史料钩沉与考释、研究综述等)、书评等。集刊的出版,旨在为海内外高质量的中国书画研究成果提供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推进本领域研究不断深化。本辑为第二辑,刊出文章9篇,包括史论4篇、考证2篇、札记1篇、书评2篇。涉及的内容包括颜真卿书法的接受史,“无逸图”与宋代宫廷的劝诫空间,苏轼《枯木石
《郁氏书画题跋记》十二卷、《续书画题跋记》十二卷,明郁逢庆撰。收入自唐至明法书名画500余件,记其材质、装帧、题跋、印识及藏品流转等。题跋包括创作者本人题跋以及藏家、观赏者题跋。后者每每叙其掌故,详其递藏,鉴别真赝,品评高下,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书画史料,对今人研究和鉴赏古代书画甚有裨益。此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心斋为阳明高弟,开创了影响巨大的泰州学派。梁漱溟先生曾言:“阳明之门尽多高明之士,而泰州一派尤觉气象非凡。”泰州阳明学不但深入心性,而且躬行实践,门下不乏樵夫、农民、陶匠之辈,在平凡世界中,弘传心学的辉光。本书源于作者在江苏东台面对广大市民的系列讲座。在本书中,作者不但将自己对儒家心性学的切身领会凝聚为穿透文本的创见,
本书选取20个关键词,通过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诸多案例,对跨文化传播理论做了生动的讲解。本书特别重视双向视角的采用,既从中国人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也通过外国人的感知来反思中国文化,从而在换位思考中加深对跨文化历史经验的认识。
本书汇编了众多世界顶尖学者关于创意应用于经济、商业和管理、法律、政策研究、组织研究和心理学的学术文章。创意产业研究已成为专业学术期刊和研讨会议的主题,也是全球各国政府的重要议程,启发公司、企业家对创意产业的模式进行重新评估和创新;这本书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集成了对创意产业的不同领域进行研究的权威学者们的观点,提供从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