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著作为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结项为优良的学术成果,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近现代画报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互动,充实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中有关画报研究的学术阵地,为当今图像化时代提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注脚。本书采用社会文化史与媒介变迁互动关系的研究方法,开拓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全书内容分为五章,分
出版概论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自建馆90周年开始有逢十年纪念日出版大事记的传统,先后出版《商务印书馆大事记》《商务印书馆百年大事记》《商务印书馆110年大事记》。为庆祝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年,本书在2007年出版的《商务印书馆110年大事记》基础上补编20072016年间的重要活动、重点图书等,讲述了商务印书馆自1
由肖东发等著的《中国出版业十年观察/编辑学人丛书》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是中国出版业2005年到2014年的概况,第二部分是关于出版业一些会议的与会发表文章。本书主要适合编辑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参考阅读。本书为出版行业的编辑人员提供了许多学习的资料。
全书将出版载体作为第一级逻辑线索,用全球视野考察整个世界文明的进程,我们发现,国内国外最早出现的出版载体,包括结绳记事、龟甲兽骨、崖刻碑文、青铜铭文、竹简木牍、纸沙草卷、贝叶书等,这些都是硬质出版载体,换句话说,人类社会是以硬质出版“开启文明”曙光的。而后在出版载体方面逐渐出现软化的趋势,绢帛、兽皮(羊皮书)、纸张一步
博士学习期间,王利给我的突出的感觉是认真和肯动脑。有什么不太清楚的地方总是想弄清楚,肯用功、不怕苦,所以对学术的一些问题理解得比较深透。2007年,我在日本任教,此时正是王利动笔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于是,论文的初稿便一章一章地通过邮件发送往东瀛,我提出一些建议她修改了之后很快就再寄回。有时一部分内容会反复好几次。说真的,
《文物出版社六十年(1957~2017)》展示了文物出版社自1957年建社六十年以来的光辉历程,回顾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出版社的关怀与支持,介绍了文物出版社长期形成的特色与出版的图书、音像精品,以及机构设置、合作交流、社史大事记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是了解文物出版社历史和发展不可多得的资料性图书。
本书在晚清以来由帝国主义殖民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文化危机背景下来研究商务印书馆这一近现代中国zui重要的出版巨擘的崛起过程,在“媒介变革”“知识生产”与“文化转型”三者错综复杂的关系格局中,讨论商务1902年至1932年间在西学译介、古籍整理、文学期刊运作、国文教科书编制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多种面向,分析其在深度参与中
“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深深吸引我的,还是书店风景。” 《书店风景》图文并茂记录了书女钟芳玲长期对西方书店的敏锐观察,知性与感性地详述了诸多书店的历史变迁;过去二十多年,正好是全球书店业与阅读生态变化剧烈之际,她的书店寻访之旅,有如文化考古般牵动人心。全书分为四大篇章——“地标书店”、“主题书店”、
《中国*美书店:钟书阁》*终选择纸上展览的方式,以讲述、设计、声音、影像与文本、档案五个场域进行一场纸上的*美阅读之旅。诗歌、小说、手绘、影像、建筑……中国著名作家、知名出版人、建筑师、摄影大师、学者,不同专业领域的跨界言说,融合与分歧,价值与判断,关于中国*美书店,阅读的巴别塔,城市新生活书店运动,消失的书店记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