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地球内热的起源和传播方式出发,介绍了由地热产生的一系列的过程与现象,以及地热学研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内容包括:1)岩石热物理性质和地下温度场的测量方法;2)地热数据的处理和解释;3)地壳热状态的分析方法;4)岩浆海和早期地球大气的演化及其热力学条件;5)永久冻土、温泉和泥火山等热现象的本质;5)居里不连续面的计算
本书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黄海卷主要研究了黄海周边海域和沿岸地区在历史上的海洋开发、政区演变、经济发展和海洋特色等内容,凸显了黄海在中国海洋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国海域史》的研究,说明中华文明不是仅限于陆地的“黄色文明”,同时也是深具“蓝色基因”的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下藏东南地区的气候变异特征的研究成果总结。本书围绕藏东南地区近代气候变异的主要特征,系统地分析了藏东南地区基本气象要素自1979年以来的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地区近代气候和相关极端事件变异的事实。全书共7章,包括藏东南地区气候变异和极端事件的主要研究背景;利用观测站点
《向地球深部进军》一书从举世瞩目的“深地一号”写起,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深地工程三大基地顺北、济阳、川渝异常艰辛的开发建设历程,通过集中力量大兵团联合攻关、攻坚啃硬,先后在深地油气富集理论、深地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深地系列技术一举跨入世界前列,多年来积极探索,已在四川盆地深层天然气页岩气、塔里木顺北深层油气和胜
材料工业是现代人类文明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新材料的开发、性能和产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矿物材料作为最古老而又新型的材料,是研究直接将矿物作为材料加以应用。本书将针对各矿物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相关专业学生,主要介绍矿物材料的加工技术,包括矿物材料分类、性质、常用加工工艺,重点介绍了石墨、云母、粘土、电
基础知识+38种矿物图解,70余幅高清手绘图,类别、晶系、成分、习性、密度、产地、主要用途全图解! 矿物是承载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 我们喜欢佩戴的宝石从何而来? 它们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这些矿物有着什么秘密,它们的颜色、闪光与奇特之处是如何吸引着我们? 这本书将揭开矿物
本书是一部探讨气候变暖问题的环境学著作。与当前的主流认识相反,作者认为人们对气候变暖产生的恐慌过头了。当前的政治家、活动家和媒体都在宣扬气候变化正在毁灭地球,但他们承诺的对策的实施成本高昂,且基本无效,反而阻碍了发展。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在正确的科学和经济学基础上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本书以数据为论据,以人为中
本书以稀散金属的超常富集机制及成矿预测为核心,以扬子地块西缘稀散矿产资源聚集区为研究和示范基地,选择桂北—滇东南锡铟多金属矿集区、川滇黔铅锌锗矿集区和滇东—黔西铌-镓-稀土富集区中不同矿床类型(岩浆热液型、低温热液型、古表生风化-沉积型)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铟、锗、镓等稀散金属资源超常富集机制研究和深部预测示范。通过铟
该丛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大江大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广大读者展现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美景,欣赏之余,它会激发读者热爱山水的热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黄海》展示的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边缘海,其位于我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八仙过海、蓬莱仙境—黄海曾被称为是神仙的居所,在近代以来却屡次被外强侵犯。北洋水师、甲午海战、被殖民的黄海海
本稿是以广州博物馆藏品结合中国传统色为主题设计的2025年周历。中国色彩美在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沉淀于古老的文物中。本周历精选了广州博物馆馆藏53件藏品,结合中国传统五色青、赤、黄、白、黑,同时每周精选一句与当下共情、与当周节气或节日呼应的诗文辞章,并选取了部分岭南竹枝词,中国色的色相选取原则为与广博藏品色相相近。周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