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能够通过时钟和日历轻而易举地知道现在是何年何月、几时几分。但是,时间仅仅是钟表指针周而复始地走动、电子数字有规律地变动吗?在现代计时工具还没有发明出来的古代,人们如何发现了时间的存在,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时间、测量时间的呢?关于这些知识,孩子们都能从这本有趣的小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人类对时间的探索
本系列内图书分为两个部分,中国节日和二十四节气,教小朋友人认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节日的由来,有什么样的典故,在相应的节日有哪些民事活动等等关于中国节日的内容都为小朋友们详细讲解,认识我们被世界认可的中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古老农耕文件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
为了总结近年来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推动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事业创新发展,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组织了防震减灾科普征文活动,得到各地科普工作者的积极响应。经过专家组初审和终审,选定45篇文章编成《2018年地震优秀科普文集》出版,供广大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者学习借鉴。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国家在地震灾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地质灾害治理防治工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虽然工程内容比较单一,但是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山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学习心得与经验总结,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按治理工程设计工作步骤分步论述了常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工艺;工程质量
本书用全景式画面展现各类水生动物,并对场景做了分类,将AR互动融入到场景中,全面提升科普内容。部分一,选取了自然界中和生活中常见的15个场景,并且在每一个典型的场景中分别介绍了其中大约20种水生动物,全书共介绍了280种不同类型的水生动物。第二部分,用两张水生动物分布图再次熟悉前面已经介绍过的45个物种。第三部分,通过
本书以附录的形式,辑录了从1940到1977年间的重大事件,较完整地展示了机构的历史脉络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历程。书中记录了湖北省内1949年至1970年间震级Ms434以上的地震事件和1971年以来的有感地震事件的影响与应急处置过程,其中Ms5.0以上地震配烈度分布图。
《揭秘地球》是一本适合5-8岁儿童阅读的科普图书,本书介绍了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大气层、海洋、沙漠、山脉、河流、森林等万千风物,还有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地球的壮丽与脆弱尽在眼前,唤起我们关注地球和保护地球的责任!
本书共包括15篇论文,介绍了印度、巴基斯坦、阿曼、中国与西伯利亚的古老盆地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地理学和新元古代含油气系统,其中5篇论文集中讨论了新元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不同方面,包括喜马拉雅西北部地层学、阿曼盐构造、疑源类微体化石和印度中部Vindhyan序列的古生物学。
本书主要分为七章,内容包括:项目概况、自然地理和地质概况、遥感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遥感地质构造研究、矿产特征遥感综合研究等。
《神秘的羌唐高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及相关单位的地质学家在羌塘高原多年从事地质研究的科普性图谱集锦,内容分为三篇。**篇为从特提斯海到羌塘高原,讲述羌塘高原和羌塘盆地的前世今生,并对羌塘高原的自然环境、动植物特征和人文地理进行图文简介;第二篇为羌塘高原地学科普,介绍羌塘高原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同时阐述与这些自然景观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