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梳理了蔚县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经验和模式,试图深入把握蔚县乡村振兴的实践进程、已有成效和特色道路,为蔚县坚定发展信心及看准前进方向提供支撑;深入把握蔚县乡村振兴资源优势、实践基础和未来空间,为外部资源投向蔚县提供指引;深入把握蔚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实现机制和典型经验,从而为全国
“闻喜花馍”源远流长,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被称为“花馍之乡”。本书从闻喜花馍的渊源、技艺、应用、传承、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挖掘蕴含其中的文化元素,以期推动当地文化及经济的发展,使这一技艺发扬光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品牌与标识。沁水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党的二十大以来,沁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和康养目的为抓手,加快建设“文化强
本书为比较文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共收录文章30余篇,重点围绕文明互鉴与跨文化交流展开论述,涉及文化多样性、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西对话、东方文学、跨文化交流中的变异研究,以及当下文明互鉴中的多民族交流、生态文明、智媒文化等重要前沿论域,研究对象涉及经典作品中文学形象的流变、经典作品的多语种传播比较、传统技艺的传播更
本书结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和国际传播的未来规划,围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和留学生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全书分四章,第一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第二章“汉学家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第三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理论与实践”;第四章“同济智慧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10月,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召开的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合会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学术委员会,加大推进中国地方学学科建设的力度,并从2018年开始,组织编辑出版《地方学研究》辑刊,每年出版两辑,作为联席会的系列出版物,汇集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成果,打造“中国地方学”特色品牌。 本辑从地方
《边缘女人》是一部集中于个体的十七世纪欧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以微观史学代表人物著称的娜塔莉·泽蒙·戴维斯通过流传于世的回忆录、自传、著作等历史文献,梳理了十七世纪欧洲三位女性(商人格莉克尔、训导者玛丽、艺术家兼博物学家梅里安)的人生经历,进而研究十七世纪的社会历史,是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史、社
《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第二辑,分四个栏目,第1个栏目“乡邦文献与区域中国”系列讲座,收录6篇文章,大都是当代区域社会研究或相关领域有代表性学者于2021年6月在泰山学院的讲座。第2个栏目专题研究收入7篇文章,包括《西汉齐鲁区域文化与泰山五岳之长的成因》《泰山名贤宋焘的东林渊源》《政治文化视野下“钦差”语词的源流与用法演
作者以近年的阅读为凭,挖掘昔日印度的传奇故事,阐释今日印度的现代化演变,进而对印度社会文化展开分析,并逐渐理清一个基本思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习性是在其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这个历史环境既包括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他们历经的历史,还包括在其历史进程中的不同民族之间的人口、经济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习性,是一
本书分为七大板块,分别为“政策研究”“文化生态”“文艺评论”“基础科研”“巴渝文化”“人物风采”“文化记忆”“艺文空间”。“政策研究”围绕山城步道建设探索重庆文旅发展新路径,如《建设现代文明贡献重庆力量》。“基础研究”记录了学者对重庆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如《回望“重庆文化体系”的来路》等。“巴渝文化”展示重庆各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