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建设性新闻栏目为蓝本,探究中国媒体的建设性新闻实践。首先,概括建设性新闻的媒介呈现框架,揭示媒体建设性新闻生产背后潜藏的制约因素与规制特征;其次,分析媒体在实际工作中充当的角色与受众期望之间的落差及角色困境,为今后中国媒体从事建设性新闻实践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内容制作、新闻生产、媒介角色建构等方面
本书聚焦于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融媒体中心的具体方案与实践举措。作者分析了不同时期新旧媒体的兴衰过程、融媒体的优势与特点、机关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融媒体对机关事业单位宣传工作的促进作用。本书结合不同领域建立融媒体中心的案例进行说明,给机关事业单位组建融媒体中心提供建议,帮助新闻宣传从业人员
课程思政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热点,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大学的思政课,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大学课程的思政化。这是中国教育讲政治的具体展现,而新闻传播教育在课程思政方面理所应当走在前列。特别是在中国的新文科建设中,新闻传播专业越来越重要,如何把课程思政放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来把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书以课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设
本书作者系大众日报社总编辑赵念民同志,他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为指导,结合理论和实践,总结了多年以来新闻工作思考和探索。分为“没有调查就没有舆论引导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境界”等二十一个专题,对于新闻报纸特别是党报改革创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有益的探索。这些专题既有理论层面的论述,也有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以受众为主导、以用户为中心的传媒市场需要传媒企业实施流程再造,WTO带来的媒介市场竞争进一步推动了流程再造。媒介融合就是要打破各个媒体的种种限制,在跨媒介介质的平台上整合不同媒介的新闻,从而产生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的媒介生产流程。因此,媒介融合不仅是不同媒介的整合与重组,交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同志从2021年的元旦起开始评报,全年每日一评,记录经济大报的探索足迹。本书将这一年的评报内容结集出版,一是为促进采编工作,让更多的同志包括新入社的同志,能够尽早了解和掌握报社的采编理念和工作规则。二是,为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的改革发展备下一份历史资料。后,也为新时代新闻理论和新闻宣传工作提供
本书以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益事业为考察对象,对其社会化公益的发展历程、发展原因及传播特点进行了研究,以价值表达和公众参与为视角,展示了新媒体技术在公益传播手段、传播理念方面引发的变革,呈现了公益传播主体的多元价值表达,并对公众参与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新媒体公益传播的良性发展提出对策。
本书对财经新闻的概念、主要特征、财经新闻采访及写作的一般规律作了论述,并就如何进行宏观经济新闻报道、微观经济新闻报道、中观经济新闻报道、金融新闻报道、财政新闻报道、税收新闻报道、国际贸易新闻报道、房地产新闻报道、公司新闻报道等9大类财经新闻的相关知识、关键概念、策划要点、撰写要点以及报道要求等进行了细致讲解。全书理论与
河北蓝皮书:河北传媒发展报告(2022)技术变革与传媒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年鉴》将全面翔实地收录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至2020年“媒体深度融合攻坚年”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汇聚大量行业发展中的学术成果、行业信息和实践创新案例。全卷约150万字、120余幅图片,拟定分十五个章节,包括特载、专论、2014-2020大纪事、业界发展论坛、专题研究与示范案例样本、国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