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12章,内容涵盖了青海高原地区主要灾害性和高影响天气。影响青海的天气系统,重点介绍了青海暴雨、暴雪和雪灾、强对流、大风沙尘暴和寒潮天气,给出了预报着眼点。本书在认真梳理有关青海高原天气及预报方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编撰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预报员视角,强化天气分析和总结,是一本高原地区各级气象台(站)从事预
本书针对研究生概述性地介绍了全球大气环流,特别是侧重于叙述大气动力学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气实际作用及其原因,也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动力学概念。特别是第4章对整本书中使用的概念做了简洁而详细的叙述。随着加热和耗散在全球大气环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使得大气环流和气候二者关系越来越紧密。近几十年来,我们对大气环流的理解有了巨
本书基于2021年12月中国气象局印发的《气象地理区划规范》和《国家级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业务规定》,结合天气预报中涉及的气象基本概念、天气现象用语及图标、预报时间用语、气象地理分区等,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轻松幽默的图文,带你重新了解天气预报。意在通过解读天气预报中的专业但令公众生涩的词汇,提高天气预报的通俗性、实用性和
数值天气预报作为当今天气气候预测的重要手段在气象业务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在简明而系统地介绍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简入深地介绍了多种地图投影方式、差分格式、一维线性平流方程、正压原始方程模式、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单重及多重嵌套数值实验等内容,并初步介绍了WRF在强降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通过
本书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法、季节、物候、节令等内容,接着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各个季节的节气知识,包括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风民俗、民间宜忌、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常见病食疔防治、民间谚语、诗词鉴赏等。
二十四节气源于中原农耕文化。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河南广大民众及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对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在不同的城市建立了传习基地。《二十四节气文化读本》构建了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诠释了知识体系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科内涵与范畴,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定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随着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气象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气象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亟待研究。本书共七章,从我国气象人才培养的历程入手,运用文献法、调查法、个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详细分析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的环境及需求、国内外新形势下气象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并借助国内外高校
《大气科学本科创新人才科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云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大气科学菁英班的科教融合育人实践编撰而成。《大气科学本科创新人才科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大气科学菁英班的办学理念、联培方案构建和人才培养实施环节为主线,共分6章,依次为科教融合培育气象创新人才价值理念、云大-中科院联培
本书以漫画形式讲述人类研究空气的试验历程,内容包括:托里拆利的真空实验——制造人类史上的第一个真空、波义耳的真空泵实验——通过真空实验看到崭新世界、发现波义耳定律——空气压力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波义耳确立的元素概念——超越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理论等。
本书针对太行山区层状云降水云系,以有设计的飞机探测为主要手段,综合利用卫星、雷达、Parsivel降水粒子谱仪等多源观测资料,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太行山区层状云宏微观物理量的统计特征,深入研究了典型层状云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和降水机制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对太行山层状云降水云系空中、地面雨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