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聚集诱导发光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介绍了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在水环境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和解决方案;第2章介绍了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的金属离子检测;第3章介绍了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的阴离子检测;第4章重点介绍了聚集诱导发光荧光探针在环境样品pH检测中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对有毒气体的检测;第6章介绍了
本书系统介绍了基于声线法研究高斯行波对球形粒子的声辐射力和球面聚焦超声对球形粒子的声辐射力,基于声散射法研究平面波和高斯行波对球形粒子的声辐射力,高斯驻波对球形粒子的声辐射力和高斯行波对多层球形粒子的声辐射力,介绍了其他声源的声辐射力,包括中空聚焦换能器和环状活塞换能器产生的波束,零阶准贝塞尔高斯波束和艾里高斯波束,还
本书译自DavidJGriffiths和DarrellFSchroeter教授所著《量子力学概论》(第3版),包含了我国大学量子力学课程主要的内容。本书强调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和基本概念,讲解直接从薛定谔方程开始;同时力图体现现代物理内容,把问题扩展到多个前沿的研究领域,如统计物理、固体物理、粒子物理等。在写法上,作
本书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模型检测量子系统的原理以及基于这些原理的算法,涵盖作者相关论文中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讲解如何应用模型检测技术来验证量子工程系统的正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包含步骤详尽的算法以及丰富的示例和练习。书中首先介绍模型检测和量子理论的基础知识,然后讨论量子自动机、量子马尔可夫链和量子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可达性
本书是为独立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全书共9章,包括绪论、实验数据与实验方法、自主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演示实验、虚拟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作为改革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实验教材的一次尝试,本书力求在保留经典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努力拓宽知识面,尽量反映新科技的发
本书介绍了声学学科多个分支的概貌、基本原理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音频技术、环境声学、超声检测技术、医学超声、微声学、人工声学材料和功率超声。本书避免了对声学理论的平铺直叙,而是侧重于对声学相关应用领域的介绍,以适应本书通俗易懂、严谨有趣的科普读物定位。
"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是20世纪贡献最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本书是他于195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最后一次讲授量子力学时准备的提纲手稿,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中译本按照作者手稿,参照苏联МИР出版社1965年俄译本翻译成中文,并影印了作者的英文手稿。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译文补上了手稿中略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和太原工业学院围绕“立德树人、强化实践、突出应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办学思路,结合学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6章,内容包括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力学和
"本书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和本科一年级学生所掌握的物理概念与实验基础知识编写而成,主要包括实验基础理论和47个物理实验。实验基础理论部分给出了一些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必须要用到的计算公式(例如求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公式),同时介绍了有关随机误差的概率统计分析理论。物理实验部分分为基础性
本书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振动波动和近代物理部分共计33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