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授治学”的概念,强调应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本书从制度化过程的理论视角切入,以我国一所研究型大学为个案,主要探讨我国大学教师参与课程、招生、人事等事务的制度化过程。分析并比较“教授治学”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方式,归纳总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和新任务,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各种对策与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共分为四个部分,即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大学生社会
本书共分四章,分别为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育教学创新概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定制化教学创新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导论》以创新教育为起点,面向可持续竞争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创新创业竞赛为牵引,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创造教育为目标,强化创新创业团队培育,整体性、系统性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全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创新的基本理论;二是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三是创业的基本理论;四
本书重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叙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叙事和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媒介和叙事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要素,并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叙事的回归。此外,还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叙事
子女或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是家长、学校共同的努力方向。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位留学生的妈妈和近三十年教龄的学校经济法专业与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作者也在思考和探索:大学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怎么培养?如何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结合丰富的经验,作者从上述维度为读者展开讨论。
大学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和知识为目的,继而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之使命,对人类素质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之重大公共影响力、推动力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组织。大学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所在,在这里,师生享有可以充分追求真理、激发思想、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自由和空间;在这里,大学以其天然的庄
本书围绕着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其能力,分别探索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教育平台,总结创新和创业的教育实践成果,如科技创新、协同育人、人才孵化和企业孵化等;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再基于以上教育平台提出了TBL-CDIO教育方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对现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论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论意义以及大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选题如何坚持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是社会实践收集资料的方法,论述了社会调查作为获取感性材料基本方法的重要意义,同时分别介绍了实地访查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第三部分是科学思维方法,包括了三个层面
本书以“打开创新思路,熟悉创新路径,明白创新边界,开启创新行动”为编写目标,围绕“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勇气、掌握创新技能、促进创新行动”,展示大学是人生大舞台,创新实验室。启迪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技术和方法,并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工作等人手,开始创新、体验创新、享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