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出版专业教材系列:国际出版(英文版)》根据出版行业的实际运作范畴,从国际视野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准确了解国际出版界的经验与做法,并且从国际、国内当前业态的异同比较中深入思考问题,开启新的思路。
刘志强编*的《学报编辑论丛(2015)》是由华东地区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组织编辑,关于中国高校学报和期刊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介绍的汇编,也是系列丛书《学报编辑论丛》的第22集。全书刊载论文97篇,内容包括:学报创新与发展、编辑理论与实践、编辑素质与人才培养、数字化出版、期刊工作研究5个栏目。本书内容丰富,具有理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出版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业务形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进而酝酿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基于这样的背景,本选题以推动传统出版社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沿着“研判趋势→实证分析→寻找路径→提出建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目的之四次嬗变;承载民族复兴重任的近代出版;善待编辑出版史;软指标1、3、7——寻觅记忆中的质量;官书局六题;“三琐记”:中国期刊之诞生;放心吧,纸本长在等。
《一个出版官的自述--出版是我一生的事业》共十章:**、二、三、四章:“我的家庭出身与成长路径”、“我的‘文革’遭遇与感悟”、“出版工作的拨乱反正”、“为出版站岗护业无二心不懈怠”,是按时间先后讲述作者宋木文的成长与任职的历程;第五、六、七章:“在完成党的政治任务中为出版谋篇布局”、“出版热点问题检验出版管理”、“出版
本书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三十周年的奋斗历程进行审视与反思。全书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该社领导和员工对出版社发展历程和工作实践所撰写的回顾文章,其中有张秋林社长饱蘸激情为社庆撰写的长文《奇迹终于发生》;第二板块是来自出版社外部的声音,其中有长期关注和帮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各界朋友撰写的纪念文章,其中有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胡平
《师承集》是著名出版家沈昌文的一部书信影印集,收录了吕叔湘、陈原、陈翰伯、黄仁宇、董桥等出版界前辈和海内外知名学者作家写给作者的书信、手札百余件。书信内容均围绕当时《读书》杂志和图书的出版展开,涉及选题意见、审稿意见、出版方向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窥见老一辈出版人是如何做出版,以及当时一些文化事件背后的故事。全书四色印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领导关怀、作者风采、社长致辞、组织机构沿革图、历届领导班子成员、大事记、处室主要工作、图片选辑、附录。
《中国大众期刊策划与运营研究/学术文库》选取了我国50余种大众期刊,主要介绍了各家期刊创意策划与发展概况,包括编辑理念、内容特色、市场定位、营销渠道,以及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期刊的媒介融合大势。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探析这些大众期刊在市场竞争中吸引读者、扩大其影响力的成功之道。
本书从文献出版研究的角度,展示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5个国家漫画文献的出版、发行历史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