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研究是最近20年来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问题,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但从哲学角度对全球化进行研究和概括的著作还不多见。本书将“全球性”作为一个扬弃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新的哲学范畴,认为“全球性”将带来“世界文学”的终结,同时,一种“全球文化”的出现。但是,全球文化并不是单一文化,而是永远处在一种“
植物名是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记录世界、富含知识的文化语义场。如“公孙桔、虎头兰、铜锤草、山白菜、blushwort、doveorchid、sandboxtree、yellowpondlily”等名称,其语义概念通过人、动物、人工物以及其他自然物等“他物”概念,映射植物隐喻形成,其中的喻体概念都负载着特定
本书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主要内容分为序言部分、主体部分以及后记部分,它们分别是:“两个结合”与21世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序言)、“天下为公”的全球观(第一章)、“民为邦本”的人民观(第二章)、“为政以德”的治国观(第三章)、“革故鼎新”的发展观(第四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
传统村落形态多样、文化多元,蕴涵着深厚的历史信息。传统村落文化通过相互关联、内在互动和不断传承,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同质化力量的推动,传统村落正在逐渐衰败。有鉴于此,人们开始思考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发展道路。虽然国家积极推动有关传统村落的保护项目,但更多侧重于空间肌
在手机成为日常交流的主流,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时尚与流行的世界从过去的规范中解脱出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作者用考古的方式解析各种时尚现象。
本书收录第13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论优秀论文。论文作者为参加本届论坛的艺术家、专家学者,以80、90后为主体,专业背景涉及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等艺术门类,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与中华文
邹韬奋是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和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界的重要代表,邹韬奋思想及其新闻传播实践对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邹韬奋思想及其新闻传播实践研究为中心,着重研究了邹韬奋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国家观、民主政治观、思想启蒙观、青年观、女性观、婚姻观、学习观、媒介经营观和广告观为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
本书契合了当下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进程,发展了“全球场域”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全书的理论背景,廓清了近年来跨文化传播学领域内的发展与变化。本书更新了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与理论工具,对近年来学界出现的与跨文化传播学相关的各种理论、主义、思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并增加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后人类进程”等的讨论,以建
人生岁月是一部历史,每人天天都在创造历史,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岁月。人生岁月兮,唱出来就是歌,写出来就是诗,绘出来就是画。为了讴歌这如歌如诗如画的岁月,我曾于2009年编写了《岁月如歌》,2015年编写了《岁月如诗》,而今又编写《岁月如画》。在《岁月如诗》成书后,有些朋友建议我再出一本《岁月如画》,并打趣地说:“这样,诗
本书对20世纪英国著名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的生态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威廉斯的生态思想在知识形态、研究方法、价值立场和具身实践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色;而从价值启示的方面说,威廉斯的生态思想将进一步引导我们围绕工业文明、消费文化、审美批评、物质生态批评、动物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等话题展开进一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