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海外创办的报刊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份。《救国时报》于1935年12月9日在法国巴黎创刊,前身为《救国报》,1938年2月10日暂时停刊,同年8月迁至美国纽约与中共在当地创办的另一份中文报纸《先锋报》合并,之后仍沿用《救国时报》的名称出版,直至1939年10月正式停刊。本书由云南民族大学图书
组织对外界文化的学习与模仿引发组织体制、机制以及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就是组织文化的涵化。组织文化涵化研究是文化涵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作者基于长期观察,综合运用传播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对仿习范本、类范本效果的形成、组织文化的独特性、文化涵化中的个体等组织文化涵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5)》是关于新媒体发展的最新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和案例篇等五部分,全面分析新媒体发展状况,解读新媒体发展趋势,总结新媒体发展问题,探析新媒体深刻影响。本报告认为,在媒体融合第二个十年的重要节点,系统性变革的时代任务影响着中国新媒体的发展进程,智能化技术迭代与体制机制重
近些年,越来越多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返回中国,成为不容忽视的学术群体。他们如何理解与评价这个领域的学术现状?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寻合适的位置?又是怎么样认知自身海归的学术身份?《光环背后:中国海归学者的学术理想与体验》一书基于2014—2024这十年间作者对上百名海归学者的访谈,沿袭人才流动的理论脉络,从社会
本书立足学理基础对新闻评论进行系统阐释:上编构建起新闻评论的核心概念体系与写作框架,涵盖标题、选题与主题,论证说理方法与结构形式及语言风格与评论员的素养等方面;下编则对几种新闻评论的体裁样式,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等不同媒介的新闻评论特点和写作要求做了介绍。为应对新媒体技术发展给传媒业态及新闻评论带来的挑战,
本书整理汇编《新闻记者》近年来刊发的有关“新闻创新”的研究论文,并新增引言、作者手记、方法论等内容,从新闻创新的学术视角对10年来中国专业媒体的业务流程、专业文化,中国新闻业新的行动者、新的传播环境,以及新闻创新中存在的多重矛盾,依托对中国媒体经验考察材料,做了深入分析。一方面留下中国新闻创新实践的典型学术样本,一方面
本书从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背景和实际案例出发,结合媒介信息获取、媒介公信力、媒介社会治理和媒介技术等几方面的变革趋势,提出构建媒介融合科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案以及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对策与路径,旨在为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贡献兼具系统性、创新性、实践性的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财经新闻传播为政府与百姓了解、评价中国和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体系,而财经新闻传播的发展历史与兴衰沉浮也印证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历程。本书致力于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2018)我国财经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2年为我国财经新闻传播的起步阶段;19932
章林,上海中医药大学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学史、中医文化。关于中医药话语的建构与分析,是现代中国的一道重要政治景观,传媒则是这一过程发生的重要场域。笔者以《人民日报》为语料来源,初步收集整理了1949—1979年期间共计1500余篇中医药主题新闻报道,从《人民日报》对中医药传承发展问题的传媒再现入手,分析不同时期以《
本书主要以新闻传播学的问题为导向,从跨学科阅读中挖掘思考传播问题的理论、视角、方法、路径和资源,通过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的阅读示范,展示新闻传播学学子学人跨学科阅读的方法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