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藏东南地区水分循环结构和气候变化特征剖析,阐述了藏东南水汽输送关键区云降水过程综合观测试验设计思路及计划实施的新进展,揭示了藏东南地区水分循环结构及云降水物理特征,并分析了藏东南关键区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过程及其河谷地区地-气水热交换特征,描述了藏东南地区冰川面积变化、冻融状态等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特征,预估了在中等
地震动是造成工程结构地震破坏的原因,定量评估地震动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对于合理选取设计地震动进行抗震输入非常重要。全世界地震工程科学家和工程师面临的一个始终未解决的难题是:怎样科学地评价地震动对工程的破坏作用,以及怎样对迄今为止实际记录到的大量强震动记录按其对工程破坏强弱进行比较和排序。本书从地震动记录本身特征出发,逐步介
本书由三部分及附录组成,主要介绍50年来由沈宗丕高工提出的磁偏角二倍法和磁暴月相二倍法预测全球大地震的成果,共收集了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及有关资料近80篇。
水文预报是一项重要的防洪减灾非工程磋商。《山东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丛书》是进行山东省实时洪水预报的重要手段。本书为《山东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丛书》第八册,对42处沿海诸小河流域重要河道、中型水库等预报断面新建实用预报方案。本书对于资料条件较好地区,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山东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修订技术规程》进行编制;对于
《水化学》全面地介绍了水化学的基本理论及水污染控制所涉及的物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全书包括水化学概论、化学动力学、酸碱化学、配位化学、沉淀和溶解、吸附、氧化还原、光化学共8章。书中理论深入浅出,实例丰富生动。值得一提的是,第3章到第8章的最后一节都讨论了所学理论如何在水污染控制实践中应用,可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本书可作为
南极冰盖是全球最大的冷源,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指示器,全球变化的效应在极地冰盖显得尤为明显,同时南极冰盖的时空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变化。深刻认识南极冰盖物质能量平衡以及稳定性状况是人类社会减缓与适应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必然选择,对人类社会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冰盖表面冻融是冰盖表面物质流失和表面反照率准确估计的关键作
洪水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水利部针对防洪减灾提出了智慧水利的“四预”功能体系,对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和预报精度均提出较高要求。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地理位置偏远或地形地势复杂等客观因素,我国部分地区雨量站密度远低于世界气象组织建议值甚至未布设雨量站,严重阻碍了该类地区洪水预报工作的开展。随着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发展,
本书根据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思考或提出的问题,以简单明了的提问、科学通俗的回答、生动有趣的文字,讲解了100个与家庭防震避险密切相关的问题,既告诉民众“怎么办”,又讲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提高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平时做好防御措施,灾时采取正确果断的应对措施,
本书以变化环境下三峡库区水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长系列气象水文多源融合数据与台站观测资料、野外样地级小流域观测试验,分析三峡库区水循环要素时空变化特征规律,阐释库区流域坡面降雨-产流-氮磷流失复杂机理,提出陆气耦合视角下的库区水循环理论,构建三峡库区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大气-陆面-水文”全耦合模型,探讨人工取用水对水
流域水文模型是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和认识流域水文规律的途径和重要手段。本书提出了基于水文特征单元概念的分布式架构水循环模型理论,设计了双对象结构共享体,完全自主研发了中小尺度精细化的全流域水循环模拟系统。本书通过案例实践操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从山丘区到平原水网区的多要素、多尺度、多过程的水循环精细模拟模型,包括山丘区水文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