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目的,针对文科、理工科和艺体类课程在教学特点上的显著差异,为全程思政教学提供操作手册式的指导。
《中国民族学学报》系中国民族学学会会刊,其前身为《民族学研究》,创刊于1981年,共出版13辑,后因故于2005年停刊。为促进学术交流,引领学术前沿,推动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2024年学会决定恢复会刊建设
本书旨在全面阐释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本理论,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和基本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供给的保障。本书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阐释、主体力量、场域与内容以及具体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既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也为回答如何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
道德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唯有从精神哲学的视角对道德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切近道德的本质意涵。本书重点论证了道德可教及其内在限度,分析了道德教育的内涵、谱系与精神品性,从个体、社会与生态三个维度论证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功能。与此同时,在详细梳理古今中外道德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试图基于精神哲学提炼出道德教育的目的——促进
书稿以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决策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着眼于运用行为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实证研究方法,立足国家重要战略需求,聚焦大中小幼诚信教育一体化,系统性地概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诚信行为(尤其是学业诚信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并以实证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分别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学生诚信教育和不诚信行为干预的科
本书主要研究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社会发展根本动力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巨系统中的子系统所要进行的创新发展。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总结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关联和历史演进,分析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
本书全面梳理了20202023年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历程与成果。从课程思政的前世今生入手,回顾课程思政从萌芽到普及的发展脉络。主体篇章深入剖析本科、高职院校及中小学在课程思政推进中的实践路径、取得的有形成果、遭遇的问题及成因,并给出针对性建议。本书涵盖丰富的案例与数据,不同院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差异等,真实反映了课程思
本书着眼于加强青年国家认同、社会整合与言语适应,助益中华民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打好战略主动仗,紧密围绕“形成分析—场域分析—态势分析—机制分析—策略分析”这一逻辑展开,聚焦“百年大变局”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创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
道德情感是人对善恶问题的好恶反应与态度。可以把道德情感分为“赞善”(赞人赞己)的道德情感,包括感恩、自豪、勇气等;“责恶”(责人责己)的道德情感,包括愤怒、愧疚、羞耻、后悔等;混合性(赞责混合)道德情感,包括同情、宽容、关爱等。道德情感的意义在于其既是道德之端,具有激发、强化道德行动,预防、阻止不道德行动,改正错误、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