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美国社会保障历史回顾、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退役军人保障、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慈善事业。
本书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存在的内在矛盾和致命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问题在于“美国例外论”,这一观念使美国认为其价值观和制度优于其他国家,并坚信负有有改造其他国家的使命。然而,这种观念让美国自身和世界都处在危险之中,也导致了无休止的战争和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后变得更
两位耶鲁同学:一位是单身母亲之子,一位是前海军陆战队员;一位是民主党人,一位是共和党人。在充满冲突和党派之争的时代,他们决定上路,在这个分裂国家的大地上,进行一场深刻的个人旅行,以寻找他们生活中的成长、希望和内生的力量。这是一个为期3年的冒险之旅,两位朋友自驾穿越美国44个州,沿着2万余英里的道路,走过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本书从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两条路径论述了美国20世纪30至50年代安全体系的构建过程:第一条路径通过分析影响美国国内安全体系构建的诸多要素,例如美国国家安全考量、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形态、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民防机制的建立技术等,对美国安全体系做出整体分析;第二条路径分析冷战与国际安全环境变化,同时分析美国主导建构的国
《街边社会》是一部关于犯罪和侦查的故事,作者以极富张力的笔触讲述了对一起美国黑人谋杀案进行线索调查、取证和维护司法公正的过程,近距离地描摹了一群洛杉矶警探的形象,同时呈现和探讨了由于美国严重的司法漏洞和执法不力,黑人这一群体深陷于怎样的悲剧之中。本书出自《洛杉矶时报》备受赞誉的记者吉尔•里奥维之手,
本书为*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后民权时代美国种族主义思潮研究的结题成果。美国进入后民权时代后,种族主义思潮大致历经以下五个发展阶段:(1)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弱化白人优越形象,开始出现白人性或白人族群认同的论调;(2)上世纪80年代,强调种族中立和秉持所谓无视肤色论,在国家政策层面淡化或回避种族议题;(3)上世纪
一直以来,美国城市边缘的大片郊区被人们视为中产阶层的理想居所:这里有着优美纯朴的田园风光、造型别致的独栋别墅以及温暖和善的人际氛围,彰显着中产人士的风貌。美国历史学与城市研究教授福格尔森通过清新流畅的文字与准确翔实的数据,将限制性契约在郊区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并详述其持续影响力,为人们展现出美国郊区鲜为人知的一面,如地块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中国与巴西关系史研究》(项目编号:2018VJX096)的阶段性成果,亦受到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非通用语项目的资助。本书从断代史的角度全面梳理巴西特梅尔政府时期的动态发展资料,包括特梅尔的个人信息、罗塞夫弹劾、特梅尔总统就职、幕僚与内阁团队、总统职能与工作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眼于地区和国际赔偿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运用丰富的历史细节详细叙述了加勒比地区的奴隶制度和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包括赔偿原则与政治因素、加勒比地区的奴隶制度和奴隶贸易、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大不列颠、英国教会和王室的奴隶、英国议会和私营企业的奴隶主以及对奴隶主的赔偿等内容。第二部分结合后殖民时代的法
《中国拉丁美洲研究年鉴》2022卷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文献”主要收录对拉美研究学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指导价值,或反映本学科重大理论问题的重要文献;“学科述评”主要对国内拉美研究学界的重要学术成果进行学术回溯、适当评价及展望;“学术成果”收录拉美研究学科重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研究报告(不含内部报告)、期刊学术论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