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漆艺家陈国勇的个人研究实践出发,以夹纻胎造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古代夹纻胎造像的研究,揭示中国漆艺人物造像的演变与发展,对夹纻胎造像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为现代漆艺家创作现代夹纻造像提供参考,并进一步探索现代漆艺与雕塑结合的可能性。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介绍中国漆艺的艺术价值与古代夹纻胎造像的历史源流,重点
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收录了作者从基础调研到形成文字成果的所有内容,包括:《关于浙江竹刻发展历史的调研报告》、《清代浙江竹刻兴盛的缘由探析》、《从品类、题材、技法角度看浙江竹刻的发展》、《浅谈清代嘉兴竹刻艺术的嬗变》;第二部分用图画的方式,对竹刻工具、竹刻工序、竹刻技法、竹刻常见器物和竹刻题材内容的演变进行了分
本书分为:当代具象创作的概念、艺术观念构建、艺术材料的综合选择与运用范例、艺术实践中的符号化延伸、艺术创作实践过程实例、艺术家和作品的多元关系,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艺术品的当代性、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课堂实践的必要性、针对学生艺术创作思维的培养等。
《综合材料》为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实践教学系列教程之一种,书稿共六章,分别为概论、材料的基本属性、材料的综合构成法则、语言的转向、综合材料的材料选择与利用、作品赏析。书稿分别从认识材料、基本美学构成法则、语言学对艺术创作的理论影响、不同方法的应用、学生及名家作品案例分析等几大方面,充分、系统地讲述了综合材料的课程系统。此
《百工录·陶瓷雕塑造型》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曹春生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周晓亚副教授合著完成,多角度讲述了景德镇地区陶瓷雕塑的前世今生、工具材料、手工技艺、烧制装饰、作品欣赏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由理论到实践,为读者呈现出陶瓷雕塑造型的工艺技法与审美价值。
本书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应用艺术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建筑学、美学等理论,集中选取土家族地区十九位民间木工技艺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由采访人设置提问、与民间艺人以问答的形式进行。 本书主要以土家族民间根雕技艺为主。民间根雕技艺尽管传承谱系关系
传统泥塑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活化石”。本书一章和第二章研究了中国民间泥塑工艺的历史源流和主要代表,梳理了传承与发展脉络,总结了制作工艺与特色,分析了民间泥塑的文化特性与内涵。第三章梳理了信息论、三维空间的数字化传播特征、传统泥塑四个区域中的数字化特征等理论,清晰阐述了基于AR技术的文化数字化植入的理论模型,构建了中国传统
城市雕塑本就是中国独有的称谓,主要指室外开放空间中的较大型雕塑艺术,与国外公共雕塑、环境雕塑等相对应但又有区别。这一名词的出现与普及,从侧面说明中国城市雕塑与城市化进程的联系比其他国家更为紧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中国超乎寻常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速度等因素,都注定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理论不能盲目依靠海外现有理论体系,而应立足
本书为寿山石雕专用教材,涵盖了绪论、石雕历史、石种品类、刀具使用、工艺技法、作品类型、创作实践、传承创新,以及作品赏析等九大章节内容,以由浅入深、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梳理了寿山石、寿山石雕和寿山石文化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寿山石雕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寿山石石种的品类、雕刻刀具的用法、技法的种类、作品类型的分类、工艺创作的流程,
本书分三章,分雕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雕塑制作与创作项目实训、雕塑作品欣赏与分析。内容包括:雕塑的基本概念;雕塑的历史沿革与发展;雕塑创作的基本原则;雕塑的成型与媒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