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套装共3册)》,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时代,是“此在”科学化的时代,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首波经济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时代,是民族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时代。但同时,在今人眼中,19世纪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一个辉煌的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之际,为推进国内学术界有关一战史的研究,促进国内相关学者之间的交流,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于2014年7月28-29日联合举办2014年年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国内世界史学界第一次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主题召开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会议吸引
不列颠帝国勋章获得者马丁?吉尔伯特爵士,呕心四十载,逐一踏访数十个一战主战场,手握丘吉尔有关一战的私人资料,亲访百位一战将军与老兵,研读数十万份资料、档案、回忆录、信函,与参加过一战的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进行了历时长达五年的深入讨论,写就了这部全面深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马恩河战役、伊普尔堑壕战、新沙佩勒
斯塔尔夫人,一位女作家,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女泰斗,在拿破仑时期,她一直是塔列朗的政治对手,歧视女性的拿破仑不欣赏博学的女人。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斯塔尔夫人热情欢呼革命,建立了自己的沙龙,和革命中的领导人物密切往来,宣传平等的理念。当大革命过去、拿破仑如日中天的时候,因为政见不和坚持不向拿破仑妥协。1803年10
一战期间,适逢作者留学欧洲,为其搜集资料、研究国家政治和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之能以理学博士的资格,撰写了第一部关于一战的历史。本书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始末、战争发生的原因、战争中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战后重建及和平问题等,尤其对科学在战争中的运用做了深刻反思。
本书收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如德国入侵比利时、坦南堡战役、马恩河奇迹、加里波利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景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景象,呼吁人们反思历史,珍视和平。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促进和推动国内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辟有史学理论研究、全球史研究、国际关系史、地区国别史、博士生论坛、争鸣、书评、史学资料、研究综述等栏目,对于推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
本书对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模式、现代化道路,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总结,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总结性成果,对总结世界历史发展模式与道路,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大多数一战研究主要围绕两个假设:一战始于1914年“八月的枪声”,结束于1918年11月11日的停战协议;战争源于民族国家,最后演变成整个欧洲的事件。这两个假设数十年占据着历史学关于一战研究的统治地位,基于这两个假设的成果导致了一个明显的结论,而且影响了对战争起因、欧洲文明及随后一系列其他问题的认识。本书从有别于前面两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欧洲的火药桶,随着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欧洲列强纷纷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和壕沟阵地,成为列强厮杀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弹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一个世界新秩序。两个集团都疯狂扩军,许多新式武器被投入了战场,飞机、坦克、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