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1995年,大鹏所城被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
本书分吉金瑰宝、法相庄严两部分,内容包括:飨壶拓片;兽父癸簋拓片;宁交鼎拓片;朿鼎拓片;子步鼎拓片;鱼母卣拓片;安平家壶拓片等。
本书为《中国石窟文化丛书》第三辑之一。河南曾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域,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积累较为深厚。河南的佛教开窟造像始自北魏,尤其是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极大地促进了石窟艺术的发展。据初步统计,河南目前已知的石窟类遗存有40余处,因地质条件、政权中心的辐射力和社会信仰基础的不同,以西部和北
史家珍,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曾任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龙门石窟现存2345个窟龛,内容极其丰富。近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科研人员举办了20多次洞窟探研活动,涉及20多个洞窟,对这些洞窟做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并举行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深化了科研人员对具体洞窟的认识,取得了新的成果
本书收录近20年洛阳地区新发掘的明清墓志铭共计150余方,其中绝大多数未曾公开面世。每方墓志均经过严谨释读,配以精确标点,详尽记载其规格尺寸、书法体式、布局格式等关键要素,并随附高清拓片图像,以供学者深入研习。书末特设人名索引,科学编排,旨在提升资料检索效率,便于学界同仁迅速定位相关信息。此外,本书紧密结合地方志及丰富
洛阳在明清时期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因此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祠堂和碑刻。本书主要辑录洛阳境内明清时期的重要祠堂碑刻435方,分上下两册,主要为洛阳地区明清时期的祠堂碑刻。这些碑刻包括世系碑、功德碑、懿行碑等,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姓氏等方面,碑刻按照姓氏排列,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洛阳的历史文化是第一手资料,
本书全面系统地对豫西北的戏曲雕砖、古戏楼(舞楼)以及戏曲碑刻等戏曲文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设绪论、豫西北戏曲雕砖(含散乐画像石)调查、豫西北戏楼舞楼调查、豫西北戏曲碑刻调查、豫西北其他戏曲文物调查以及豫西北戏曲文物研究等6编,“编”下又设若干“章”“节”,既有个案分析,又有整体的探讨。既是对豫西北戏曲文物第一次全面的梳理汇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可识字和可隶定字,下编收录不可隶定的字。上编字头按《说文》归部排序,可识字字头用小篆标列,上附楷书,可隶定的不识字依据其构形划归相应之部的可识字后,字头用楷书标注。全书每字头下收录的异体均按时代顺序排列,其时代划分,依次为商、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西周、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春秋
云南是历史上除了景德镇以外最大的青花瓷器烧制区域,自元明时期以来,玉溪窑、建水窑、大理窑、文山窑等十余个窑口均生产青花瓷器,云南青花是中华青花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材料。但因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器物均已完整器物为主体,瓷片标本收集较少。事实上在中国陶瓷学术研究领域,瓷片是极其重要的研究材料,能够为我们弥补许多史料上的空白
本书分为地理环境中的敦煌壁画、历史时空中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的渊源、敦煌壁画的地质结构和地仗构造、敦煌壁画的绘画属性、石窟内拜佛的秩序、敦煌壁画颜料的来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