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序,采用历史学实证方法,立足探索传统二战史研究或美国远东政策史研究中较为薄弱但又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苏联是二战时期远东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研究二战时期美国远东政策时,国内外学者大多从美日关系、中美关系的角度入手,普遍注意到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1929年大萧条、孤立主义思潮、军事准备迟缓
该书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史的奠基之作。本书从先秦到唐宋时期的外交制度加以阐述,填补了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从外交决策制度、外交专职机构、外交关涉机构三个方面,对中国中古时期的外交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做出开创性的总结。并且对作者原有的研究成果在内容和角度上都有大篇幅的扩展。
《肠子的小心思》是德国图书界的黑马,口嫌体正直的德国人,一面对粑粑说着“不要不要”,一面看得好污好欢乐。原来,德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马桶竟是痔疮的罪魁祸首;如此现代化的今天,蹲坑这种看似原始的行为竟然还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地区保留着,而且这才是大便的正确解锁方式;跟肠子相关的事,不仅有趣,还密切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一个感
在《近代日本的亚洲观》中,子安宣邦集中考察了东洋、亚洲和东亚这三个概念的历史发生轨迹。特别是对其中的“东亚”概念如何在20世纪初的日本,从作为文化上的概念逐渐转化为帝国地缘政治上的话语,而由日本首先提出并流通于该地区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知识考古学式的清理和解构分析。这是本书要讨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宗旨,表明它不仅是有关“东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配合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为主要内容编写了《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一书。本书充分宣传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概念源自何处?崛起国与守成国是否必会发生冲突?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系统地回答和解释了上述问题。艾利森从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出发,对历史上发生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
本书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看世界,旨在回应当时国际上所关心的一些问题。分成世界秩序、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亚洲和平、南海局势等九个篇章。
国际经济制裁的一个棘手问题是,既要追求制裁有效,又要确保制裁人道。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使制裁政策的制定者陷入了两难困境。本书的研究聚焦于经济制裁有效与人道的二者权衡。无论是出于追求制裁的有效性,还是出于给予相应的人道主义考虑,观众成本为制裁双方的决策者提供了更多对抗博弈的机会。 本书认为,经济制裁中的人道主
冷战与学术:美国的中国学(1949—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