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场是地球固有的基本特性,它与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紧紧伴随,成为地球生物圈(包括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本书从形态学和物理起源两个方面介绍了组成地磁场的四个主要部分——主磁场、地壳磁场、变化磁场和感应磁场。主磁场约占地球总磁场的95%,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起源于地球外核的磁流体发电机过程,构成了地磁场的保证优势部分,
《水质自动监测站技术与应用指南》通过对国内外水质自动蚧测技术发展与运用的回顾以及国内几大流域自动站建设与应用情况的调研,收集了水质自动监测关键技术的创新成果和最新仪器设备、实用性新技术,总结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水质监控与评价中应用的经验与不足以及技术保证措施,以期为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与参考。
本书是根据在“5·12”汶川大地震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地处四川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汇聚了建筑、桥梁、隧道、道路、岩土、地质等专业的一流专家教授到地震灾区对抗震救灾实施技术支援,他们冒着频繁余震的危险,抢在废墟清理之前将震害记录下来,并实时调研得到了大量手珍贵的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编写而
本书着重阐述在地壳不同深度的孕震断层带内,由地震断层的快速运动和无震蠕滑所形成的震源物质的产状和性质。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发生的机制,本书重点强调震源物质的野外调查的主要结果、中等-显微尺度结构构造分析、实验室实验、化学分析的结果以及理论断层模型,并讨论断层起源的假熔岩及其相关的断层岩的成因机制和含义。
本书系根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而编写的。本书共两篇。第1篇水文学,系统地介绍了河川与径流、水文统计基本原理、河流水情、降水与暴雨强度公式、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等内容。第2篇水文地质学,介绍了地质基本知识、地下水的基本知识、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的渗流运动、不同空隙性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汉英英汉地球物质科学术语》包括结晶学和矿物学、晶体光学和光性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地球物质科学和地球科学概论英汉术语。为了保证基础性和先进性,收录了地球物质科学类课程基本专业术语,特别是近年出现的新词,除参考现有地质专业辞书外,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出版的相关新教材为基础进行编写工作。汉英地球物质科学术语部分
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已经成为近年来水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书介绍了这一学科领域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多种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了河川径流统计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理论和方法,论述了河川径流中长期预测的新理论、新方法,并给出了大量实例说明理论方法的应用。书中介绍的研究思路、
本书介绍了环境同位素水文技术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流域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取样分析,研究了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并通过利用3H、CFC等测龄技术确定了流域地下水的补给年龄,查明了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变化及影响,揭
《中国江河冰凌》运用流体力学、冰水力学、水文学、气象学和热力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江河冰凌的形成机理及其冰凌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着重阐述了凌汛成因、过程、特点及应对冰凌洪水的防御措施。对防凌减灾和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其在控制冰凌洪水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论述和分析。 《中国江河冰凌》内容丰富、理论
《物理水文学:水循环物理过程》是利用数学原理解决水文问题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集成,从水文过程的基本统计特征出发,以概率统计数学原理为基础,把近年来在水文分析、预测中大量应用的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小波变换、分形和混沌理论等数学方法统一纳入《统计水文学》体系之中。在结构安排上,考虑到水文学统计理论发展中人们对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