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历史上除了景德镇以外最大的青花瓷器烧制区域,自元明时期以来,玉溪窑、建水窑、大理窑、文山窑等十余个窑口均生产青花瓷器,云南青花是中华青花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材料。但因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器物均已完整器物为主体,瓷片标本收集较少。事实上在中国陶瓷学术研究领域,瓷片是极其重要的研究材料,能够为我们弥补许多史料上的空白
本书分为地理环境中的敦煌壁画、历史时空中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的渊源、敦煌壁画的地质结构和地仗构造、敦煌壁画的绘画属性、石窟内拜佛的秩序、敦煌壁画颜料的来源等内容。
本书以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望族——邵氏宗族为案例,主要从“人”的传承、“技”和“型”的传承、“艺”的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再现紫砂文化的传承过程,追踪中国传统文化繁衍脉络;通过对田野资料的分析和文献资料的梳理,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以时间为脉络,对紫砂文化传承变迁进行考察分析;在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借助文化符号学的相关理论,
中国古代兵器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关键一环。数千年来,中华古代兵器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丛书:中国古代兵器》从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历史出发,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那些五花八门的古代兵器,其中既有轻巧锋利的刀、枪、剑、戟,也有无坚不摧的战车战船。撰写《新时代
本书是一部关于汉字鼻祖甲骨文的艺术赏鉴与知识普及图书,作者周伯衍具有多年的甲骨文研究及书写经验,书稿内容亦经考古学、艺术学专家审定。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老文字系统,甲骨文中凝结了丰富的商代历史文化信息,也近乎直观地记录了数千年前的社会生活图景。与此同时,甲骨文字体本身也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本书作者对一千多
《楚文化研究》系荆州市楚文化研究院的院刊,该刊旨在促进楚文化的深入研究,反映楚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荆州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出谋划策。第一辑有“楚文化研究”“楚辞学研究”“荆楚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和“楚学新著评论”等栏目,收录有王红星《楚都纪南城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地位》、罗运环《论季连、穴熊、鬻熊间纠葛》、龚红林《<
1921年,仰韶遗址的发掘翻开了我国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第一页,书写了中国田野考古史的新篇章,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书是当今考古学家王仁湘所著的一本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博类通俗读物,它通过十章47个主题和近二百幅精美图片,将一百多年来我国考古界学者对仰韶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通俗性的转
本书是“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丛书”之一,收录近百年来出土汉晋简牍整理与研究的相关学术成果30余篇。主要内容包括简牍学的发展现状、汉晋简牍整理研究概况、西北简牍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简牍书法的艺术价值等内容。全书资料翔实,选题丰富,论证严谨,这些汉晋简牍的研究涉及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邮驿交通等诸多领域,为汉晋历史以
本书是一部关于简牍学研究的论文集。甘肃作为中国“汉简之乡”,自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大批简牍,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具有重大文化价值,同时简牍学也日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书稿结合甘肃省以及全国其他省份已出土的相关文献,从简牍文书研究、简牍考释、简牍与秦汉史研究、西北史地研究、思想文化史研究等几个方面,收录了甘肃省乃至国内外一批
本书属于大众阅读物,是关于器物美学的专著,供家长阅读。全书包括三篇十九章,涉及器物育美的原因、方式、方法。第一篇从器物的审美价值、器物美对成长的意义、器物的美育价值方面讲述器物育美的原因;第二篇从器物设计、器物形线、器物色彩与审美能力之间的关系,器物审美与中西文化交流、积极心理成长、美德、秩序感之间的关系,讲述器物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