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初,堪称领导俄国走向近代文明第一人的彼得大帝实施改革,为俄罗斯步入欧洲强国之林奠定了基础。彼得改革所引入的欧洲化是俄罗斯文化生活发展的活水之源,深刻地影响了18世纪俄国建筑、美术和装饰画艺术的历史文化特征。以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核心的贵族艺术是帝国实力的集大成者,记述着沙皇的丰功伟绩;恬静幽美的贵族庄园是俄国文
本书由布克哈特于1865-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为授课而作的笔记和手稿片段集合而成。作为19世纪杰出的文化史、艺术史家,布克哈特在书中从自身文化视野与价值立场出发,以笔记的形式对从古代到大革命时代的西方历史进行了极具个人风格和审美意味的呈现与描述。通过对19世纪贯穿整个政治领域的公理——平等主义的大众民主,不受约束的
为什么上百万的德国普通民众会接受希特勒这样一个人物,信奉他“大杂烩”般的思想,认为他是德国的“救星”?他们为什么会投票支持纳粹党,让其从一个小党壮大成为德国第一大党;他们又是如何把自己绑架上军国主义的战车,无法回头的?本书作者分析了希特勒思想的组成与来源,他的反犹主义怎么形成的,他如何攫取纳粹党的权力,进而又窃取了国家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电力的普及对于人类社会影响深远、持续至今。电力工业在世界各地的创生与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本书借鉴“大技术系统”框架,以政商关系为主线,描述了电力技术在德国日本两国的经济外观与政治外观,分析了电力工业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演化轨迹的异同。本书指出,不同文明中政商关系等因素的多样性决
从文艺复兴之初,历史学家们就开始着手研究罗马尼亚人的命运,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扮演的角色、他们的特性及语言。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罗马尼亚人的前世今生、他们在欧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等方面的专业且正统的历史论述,更是频频见诸历史教科书和不同渠道的大众媒体。尽管如此,但从一方面来说,这些内容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因为历史学作为
本书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作者以时间为轴线,详细阐述了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的兴起及其夺权路径,以及希特勒如何一步步将德国引向战争直至毁灭的过程。在历史性讲述的基础上,作者不仅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而且在结论部分提出了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
本书为“欧洲文明进程”系列图书之一,主要考察自古代以来的欧洲政府,或者说是对欧洲各历史阶段的政治机构方面的研究。作者认为,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的政治结构,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机制而是个人之间的关系。自14世纪开始,西欧开始出现现代国家行政机构,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本书着重对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的政制结构的演变分别进行了
在本书中,路易斯·罗宾斯展示了在十八世纪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异兽在巴黎司空见惯。在巴黎街头,人们可以目睹大象演出、北极熊搏斗。有驯养猎奇宠物癖好的人们还可以买到鹦鹉、飞松鼠、卷尾猴。凡尔赛宫的皇家兽院里面有一些狮子和鹤,还有一头大象、一只犀牛、一匹斑马,这些动物在1760年成为宫廷的主要观光点。启蒙运动时期,在巴黎人眼中
本岀讲述了19世纪巴黎的华丽转身。拿破仑三世和奥斯曼男爵联手,通过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将巴黎从一个、拥挤的城市变成了现代化的都市。书中详细描述了这段非凡的历史,从1848年到1870年,巴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林荫大道、美丽的公园和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维京文化,在西方古代历史文化中所享有的地位,可谓绝无仅有。从约公元750年到1050年,维京人存在了短短三个世纪,然而就在这三百年期间,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彻底改变了欧洲北部地区,而这种改变所奠定的基础,一直持续至今。维京人的出现,改变了欧洲的文化和政治版图,并改变了贸易、经济、居住资源的配置,其影响甚至辐射到美洲东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