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海上通道内涵及其评价指标研究》、《海上通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海上通道安全保障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双因素法的我国海上通道安全评价研究》、《美国海运安全船队及其发展对我国的借鉴》等文章。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研究了战争设计工程专家群体研讨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群体专家协作框架,并对群体专家协作框架中的纵向协作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ThinkLet的战争设计规范研讨过程设计方法,研究了基于语义关系的研讨信息组织模型及其分析技术,提出了基于辩论的共识达成方法,以获取制空权的战争设计为
全书分七部分,呈正题、反题、合题三段式结构。第一章直切正题,以“中国海权”概念为全书论述展开的起点;第二至六章从历史纵坐标和现实横坐标论述中国海权的定位,从中可看出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七章回扣“中国海权”正题,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附录内容分为讲座、访谈、时平、战略四方面。全书以附录文
《军事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战略学教程(第二版)》特色:一是继承了第一版教材的优秀成果。对第一版教材中思想、观点和方法比较稳定,理论体系较为成熟的教材,做了进一步提炼、完善,努力使之成为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经典教材。二是反映了军事学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和新体系。充分吸纳了各学科前沿成果,突出了科学发展观、军队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美国问题研究丛书:冷战后美国核战略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对美国核战略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综合研究,较为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影响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各种因素,探讨了其他核武器国家俄罗斯、法国、英国的核战略与防扩散政策,以及实际拥有核武器国家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的核战略与核政策。深入细
《战略学(2013年版)》全书在基本架构设计上注重体现三大特色:第一,按照一般学科理论专著的基本要素构成,建构战略的基本理论,保持理论体系框架的相对完整性;第二,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使之具有战略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能够从理论上阐释与解答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战略指导方面的重大问题;第三,突出新的历史条
著名学者安德鲁·派尔瑞(AndrewJ.Pierre)指出:“在核时代,英国地位特殊。”确实,英国既是世界上第一个指出原子弹研制能够现实可行和第一个决定制造原子弹的国家,也是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无论是核战略指导思想还是核武器发展战略,也不论是核力量部署战略还是核战略决策机制,英国的核战略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附《亚洲问题》,572页,565千字。本书出版于1890年,是马汉“海权论”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全书通过对1660年帆船时代到1783年美国革命结束期间,欧洲、美国通史中发生的一系列海上事件以及特定时期海军政策、战略以及战术等问题的分析,透彻地阐述了海权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本书出版于1905年,为两卷,是马汉“海权论”经典著作的最后一部,其研究水平、写作手法和风格更佳。书中首先阐述了导致1812年战争的一系列日积月累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海权论”命题为世界历史中的积极主导因素,海权的影响在1812年的战争中同样不言而喻。马汉“海权论”的这三部著作内容极为丰富。首先,它提出了“海权”的概
本书出版于1892年,分两卷,为马汉“海权论”的第二部经典著作。书中首次广泛使用第一手资料(私人信件和政府文件),通过对1793—1812年间法国与俄罗斯、英国与美国之间战争及其重大意义的通俗表达,阐明作为历史积淀的一个要素并且作为国家以及世界命运的成因——海军所起的作用以及海权总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