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在中国的落实,评估地方城乡建设过程中对于SDG11工作的实践效果,更好地梳理地方经验,凝练中国故事,为联合国最佳实践案例提供素材,《中国城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1评估报告: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4)》预期于每年第四季度择期以中英文双语版面向全球
本书从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至空间布局、基础给排水、生态环境保护、智慧技术融合及规划管理与监督等多个层面,形成了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综合分析框架。本书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布局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城乡融合发展;详细解析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规划的关键要点,深入讨论生态与环境规划的迫切需求与实现路径,力求
评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报告主要采用2022年数据,高层次科技人才数、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指标采用2023年数据。评价体系延续了上一年的做法,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维度(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
《广东建设年鉴·2024》是一部行业综合性年鉴,全书约1500千字,客观、全面、系统、详实地载录了2023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基本情况与最新发展,所收录的内容和数据均由省直各相关部门及各地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真实可靠。本书包括图片专辑、年度关注、大事记、广东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总述、房地
城市网络研究为理解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区域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范式,系统剖析中国城市群的网络化发展模式成为深化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核心议题。本书以长三角城市群为对象,从多重城际联系的视角以及竞争与合作的维度,揭示城际网络的多重异构特征;从属性、层级和网络之间的交互关系入手,探讨网络化发展的领域互嵌模式;并回应长三
本书是从城乡关系的角度来理解现当代中国历史发展内在逻辑的探索性著作。现当代中国的城乡关系,曾经历了城乡二元结构由形成、发展、固化,再到逐渐松解的过程,因此城乡关系也就成为理解现当代中国历史的一把重要钥匙。本书从具体的个案出发,就认识与理想、物资与流通、制度与身份、文艺与礼仪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城乡关系演变背后思想认识、目
本书系统集成了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围绕“城市群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重大课题的系列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是“现代化的城市群与都市圈”“走向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于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同时将城镇化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和
北京建城已有3000年,建都有871年,新中国定都北京即将75年。北京建城有四个里程碑。第四个里程碑是在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跳出去建新城”的创新思维指导下,2017年开始建的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作者从亲历的角度,以科学家的眼光,从北京千年建城史的第四个里程碑,为什么副中心是通州、疏解地是雄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规模逐步扩大,甚至超级城市群的形成,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的治理的复杂性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即探讨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对城市进行数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
本书研究的是当代中国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情感表达与心态展现,试图通过基层干部日常工作以及他们对工作的“自我叙事”来呈现这一群体是如何形成并塑造自我身份认知与职业工作心态的。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基层干部群体正经历着一场心态与行为上的洗礼与塑造,这一过程的影响将是深层次和长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