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十日通读写》是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针对预科生的特殊学习需求编写的一套零起点基础汉语读写课程教材。教学设计基于“三位一体”模式原则,即基于同一套教材同时开设综合课、读写课与听说课,进行教学任务切分,利于更好地解决要素教学和技能教学的关系。汉字读写教材与综合教材分工有序、相辅相成,经教学实践检验,是预科基础汉语教
本书从理据的角度对汉语页面语进行系统研究,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现代语言学理论问题,从词语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开始,在回顾汉语理据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汉语页面语的语体定位及其造词理据特征。中编系统梳理页面语的造词理据模式,把页面语的理据模式分为语音理据、语形理据、语法理据和语用理据四大类二十四型,力求搭
本书分为故地旧事、秤上人心、灯照千古、食中百味、钱贯古今、牛耕岁月、江湖故事、梓工匠作、仕途科举、老铺古坊等39章。作者从乡语的角度,记叙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独特的乡村风情、民情民貌,通过土话把这些最本真、最原始的乡土文化记录了下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美猴王到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师徒四人行;登厉害的道士们;降妖伏魔去西天;老牛这一家;多情的女王和妖怪们;取得真经归。具体内容包括:石猴出世;拜师学艺;如意金箍棒;不死的石猴;官封弼马温;一战托塔李天王等。
本书共设8个单元,分别为“问好”“交通”“探路”“饮食”“集体出行”“购物”“休闲娱乐”“买票”,以介绍上海的生活、文化为主要内容,是一套集纸质与数字资源一体的新型融媒体教材。本书对标《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和《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通过情景对话、实际应用、文化拓展和城市贴士等设计,融语言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简写版故事形式,讲述了八部中国传统戏剧:《赵氏孤儿》《汉宫秋》《单刀会》《灰阑记》《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每部戏剧分为四课,每课包含正文、词语表(本级词和超纲词)和练习,词语附有拼音和英语解释。在第五级的词汇、语法范围内,用两三千字左右的一系列小文章,介绍了传统戏剧的主要人物,讲述了主
全书共分9章,每章有4课,浅显易懂地说明了老子的生平、主要思想,并对《道德经》做了详尽的解释,涉及思想哲学、社会与政治、养生与修身、为人与处世等方面。每课包含正文、词语表(五级词和超纲词)和练习,词语附有拼音和英语解释。编者有一定的教学和编写经验,在第五级的词汇、语法范围内,围绕主题编写了一系列小文章,每篇有两三千字左
《美哉汉字》汉字美学通识系列于2019年出版第一辑。本系列书立足于汉字字体设计学科,并链接文字学、书法学、视觉心理学、出版学等其他汉字美学相关学科,此次第二辑收录相关论文10篇,从字体设计的历史、文化、设计、审美等多个角度加以讨论,并兼顾了东亚地区在历史和当代仍继续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的汉字字体设计发展和应用,其内容在
本书是张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语言学口述历史研究”(13BYY004)结项成果的一部分,与《历史的旁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口述访谈实录》互为姊妹篇。本书访谈了20位中国语言学家,采用口述历史的方法观察并研究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史,汇集曾经为中国现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从而使人
《近代汉语闽方言文献集成》共收入88种97部近代汉语闽方言文献,时间跨度为明末到1949年。本书依文献内容共分4部分。第一部分为《闽语传统韵书文献》,共收入18种23部闽语传统韵书。第二部分为《近代闽语辞书、教材和研究文献》,共收入相关闽语文献17种18部。第三部分为《日据时期闽语辞书、教材和研究文献》,共收入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