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综合展示武夷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成果的专著,对做好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优良遗传基因开发利用,以及改变区域林农业发展单一局面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武夷山区记录的1436种野生药用维管植物中,本书筛选出有重要应用前景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药用植物346种,记录了每个物种的中文名、拉丁名、生物学特性、生
本书主要描述了珠海市66座水库、12座山塘和5个抽水泵站的常见浮游植物种类特征。由于我国浮游植物的分类资料相对混乱,因此,本书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的浮游植物分类体系,在珠海市水库、山塘、泵站共鉴定出254种浮游
这是绘本作家红茶手绘的一本博物笔记。在一年的时间里,作者每天观察身边的自然,并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365幅画,365则日记,记录了春天的海棠和玉兰,夏天的狗尾草和木槿,秋天的野菊,冬天的蜡梅,普普通通的景物,在作者的画笔下都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作者系美术学院科班出身,所绘植物精细优美,这是平淡、如常的日常生活中的亮
作为《中国古植物志》的一个分册,本书收集了一百五十多年来(1865年至今)分散在中外三百多篇(本)文献中发表的、我国二叠纪至古近纪的近两千个银杏植物化石记录。经过详细的检视和审核,对其中32个属、228个种以及大量未能确切鉴定和归类的名称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汇编。依据化石性状特征、保存状况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将它们分别纳入
本书为系列书,分为三册,均是作者团队近四十年在二萜生物碱上的研究成果。本书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系列书主要介绍从二萜生物碱从首次发现至今,约1300个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物理化学数据、波谱数据及生物活性。
本书介绍了四川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共121种模式植物的生长现状,主要罗列了各个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情况以及模式植物照片、地模植物图片等。本图鉴以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中收集的照片、标本和数据为基础编撰而成,以期为从事植物学、园艺学、生态学、自然保护学的专业人员和有关单位基层工作人员、学生及自然爱好者了解和
本书共7章,主要包括不同植被格局下坡沟系统水蚀动力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植被格局下坡沟系统泥沙来源变化及侵蚀动力调控机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临界地貌侵蚀产沙特征等内容。
《植物生物学实验(第3版)》是杨世杰等主编的《植物生物学》配套教材,共设计了14个实验和8个附录。实验内容包括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等多个层次,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植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发育、生理功能、分类、系统演化,代领学生构建植物特征、类群与环境相互贯通的一体化思维。实验设计注重过程指导、问题思考、拓
《植物生态学(第3版)》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以生态适应和协同进化为主线,从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出发,依次分析群落、种群、个体等不同层次上植物的生态现象,并将每个层次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该书特别强调生态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学科前沿与热点问题,尤其重视把植物及其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展示其如何响应气候异
除了植物学以外,可能没有哪一领域比民俗研究对植物更感兴趣。《植物民俗与传说/经典自然随笔》围绕植物五花八门的传说做了简短而系统的总结。比如白花预示着死亡?哪些植物被用于巫术?在这本书中,作者综述了各个方面的植物传说,包括植物崇拜、植物与恶魔学等。直至今日,此书仍是植物传说的经典之作。通过了解植物背后的故事,认识植物在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