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3DMine三维矿业软件为基础,结合采矿设计流程和矿山现场作业特点,介绍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地质建模、专业应用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基本操作部分针对软件的初学者,介绍了操作界面、系统设置、使用惯例、文件与视图、编辑与创建、工具等模块;地质建模部分则基于实例数据,讲解了钻孔模型、表面模型、实体模型、块体模型的建模原理
本书针对深井切顶留巷顶板稳定与协同控制问题,采用相似模拟、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及工程验证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切顶留巷直接顶与基本顶结构演化特征、基本顶预裂爆破成缝与稳定机理、切顶爆破参数的卸压效应、切顶留巷直接顶全周期变形机理及顶板协同支护机理,提出了切顶留巷协同控制技术并以祁东煤矿7135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进行
为了使煤矿更好理解《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规范》(SDBXM286-2023,本书中简称《规范》)的各项要求,知道如何将《规范》的要求落实到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工作中,经过陕西省应急管理厅讨论,组织参与《规范》编写的部分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介绍了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并对《规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14章,内容包括:矿内空气,矿内空气动力学基础,矿井通风阻力,矿井通风动力,局部通风,通风网络风量分配与调节,采区通风,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矿井热害,矿井瓦斯,矿井火灾,矿尘,矿井防治水,矿山救护。本书内容精练,重视基础,也反映了与本学科发展相关的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法规。
本书汇编了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度的主要工作和成就。全书共分为13个部分:一,概况;二,专题;三,重要讲话;四,党群工作;五,人才培养;六,科学研究与服务;七,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八,财务资产审计与设备管理;九,对外交流与合作;十,学生工作;十一,办学条件;十二,学院基本情况;十三,附录。全书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学校
本书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一种多源遥感数据的自动提取模型,从而可提高矿山采动沉陷灾害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针对矿山井上的变形监测,研究星基与地基增强系统融合关键算法,以实现基于空天地融合导航增强服务的自动化监测;针对矿山井下的变形监测,研究井上下基准构建和定位无缝连接,以构建矿区全时域、全空域、基准统一的监测体系,实现井
本书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石拉乌素煤矿2-2上煤层的1210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在双巷掘进大断面巷道期间小煤柱遭受强扰动的变形规律、煤柱及巷道围岩的破坏过程和应力分布变化,以及不同切顶位置和角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具体影响。通过理论研究、试验观察、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工业性试验等方法,明确了在小煤柱双巷掘进回采场
本书以营子矿强含水层下压煤似膏体充填开采为工程背景,确定了充填材料的组成与配比,介绍了巷式充填开采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巷式充填开采覆岩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巷式充填开采技术,在综合分析巷式充填采煤循环及覆岩承载结构受力特征的前提下,建立了巷式充填开采场的力学模型。分析计算了护巷柱体的稳定性及不同充填率影响下顶板的移动变
本书以淮南煤田潘集矿区外围(深部)勘查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区勘查工程,采用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深部研究区煤系岩石赋存地质条件,煤系岩石微观成分、结构和沉积特征以及岩石力学性质差异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为深部矿井设计、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加准确、完整的地质基础数据,亦为深部资源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规范矿山生态损毁调查工作流程、技术方法和要求,根据《土地复垦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制订本标准。标准不仅提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