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最终成果。本书以元朝官制的形成为中心,包括《元太祖时期的官制雏形》《元太宗“一新官制”》《世祖时期的官制定型》三章,共10个小节,约27万字。这些内容,此前分别在《中国史研究》《文史》《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等书刊上正式发表,这些文章不仅改变了元朝前四汗
该书是日本学界集中研究元代江南地域的第一本高水平专著,也是作者植松正教授数十年长期精读《元典章》等元代文书的代表成果,广为世界蒙古史、元史学界认可。该书分为“江南地域社会与经济政策”“江南地域社会与在地官人”“江南地域社会与少数民族”三个部分共13章,围绕元朝经济政策与江南社会、江南地域的官员选任等问题展开,尤其是对元
清宫的文化生活,官方文献中没有系统的记载。原因是清王朝以骁勇善战起家,一贯重视骑射;文化活动,在皇帝看来不过是万机余暇的及时行乐,故不便载入典册。而实际上,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宫延的文化、艺术等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本书试图通过清宫所遗留的各类器什,如毛皮、冠服、纺织品、金银器、锡器等,来阐释对清宫文化的形塑过程。本书的
所谓“宦官政治”,是指特定历史时期宦官集团之势力全面干预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甚至左右朝政,凌驾君主之上的一种畸型的政治格局。本书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入点,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从内廷到外朝,从中央到地方,逐层讨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诸多
本书为“’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和“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土官底簿>校注》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土官底簿》为基,共分六章,按省分次,首云南、次广西、次四川、次贵州、次湖广、次广东,对原《土官底簿》存在的讹误进行了校注订正,将《土官底簿》所载“云南一百四十
本书是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已列选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为汇编元明清三朝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的大型图书,共6卷19册。中国的土司制度自元朝起,沿续600余年,对中国古代边疆的治理开发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内容包括相关地区的土司制度史
《唐中书门下两省属官年表》以《旧唐书·职官志》(参《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所列两省官职,根据史书典籍尽可能勾稽并排比出自武德元年(618)至天佑四年(907)中书、门下两省属官的任免情况,详细注明官员的除任、改迁信息。
本书是对齐桓霸业这一齐文化中最为闪光的内容的重点研究,史料丰富,撰写严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2023年度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齐桓霸业与东周政治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西周灭亡后,王室东迁,周天子虽有“天下共主”之名,但其权威不复存在,东周王朝之所以能够延续数百年,与齐桓公所开创的春秋霸业是密切相关的,由齐桓公开启的春
《钦定理藩院则例》作为清代民族法律中内容最为详细、使用地区最为广泛、法律效能最为显著的一部大型民族行政法,是清代民族立法集大成之作,在清政府时期治理边疆民族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法律史,尤其是民族法制史的资料宝库,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思想、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迄今为止,共发现蒙古
《太保费文宪公摘稿》点校本 费宏(14681535),明江西铅山人,成化二十三年状元及第,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三入内阁,两为首辅,被《明史》誉为『持重识大体』的政治家。且一生勤于笔耕,著作颇丰。 《太保费文宪公摘稿》是其现今存世的主要文集,明嘉靖刊本,已录入《续修四库全书》。作者与他人合作,2007年将其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