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马克思主义反对派提出“资本剥削劳动不是非正义的”并冠以马克思之名,这种颠覆性的观点倒逼着人们回到马克思,开启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作为政治哲学的终极指向,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从规范性维度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应然状态,但这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社会实然状态作为现实基础,人类社会是不断探索正义、实现正义的发
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列宁主义的精髓,是列宁用以指导俄国一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推动世界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理论,它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本书立足于列宁主义原著,聚焦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发展实践,以动态的视角,全面系统地考察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论的演进历程,清晰勾勒出这一理论的发展脉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优势、队伍优势及课程优势,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探索"概论"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生动载体和课程化机制。贯彻"应用型"发展定位
本书以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生长点——民主思想为研究对象,从思想史角度追溯民主思想的起源,系统研究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分析其民主思想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建构逻辑,探究马克思民主思想体系的内容和重要特征。同时从人类民主思想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理论发展史三个不同维度,分析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历史地位。
内容介绍:本书稿是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哲学的贫困》的当代解读和阐释,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阐释部分;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原著的文本摘编。第一部分分为五章,分别从:1.《哲学的贫困》的创作缘起和其与《资本论》的关系;2.经典经济学研究对象与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即《资本论》中的)研究的对象的区别;3.经典经济学方法的非历
内容简介:本书稿是对马克思经典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以下简称《雾月十八日》)的当代解读和阐释,书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阐释部分;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原著的文本摘编。第一部分包含:《雾月十八日》创作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事件、《雾月十八日》基本结构和内容、《雾月十八日》的重要主题、《雾月十八日》出版后重要思想家或政
本书围绕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决策,分17个专题,生动记述了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思想和实践,全面展现了他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者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和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功勋,充分反映了邓小平伟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风采。
思政课程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的课程,是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途径。思政课堂要向学生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新时代赋予了
在现代经济中,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是资本运动的必然结果。互联网技术塑造了互联网生产方式,改变了马克思分析产业资本运动的物质基础,从而使产业资本运动具有新特征。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产业资本在执行购买、生产和销售各个职能过程中,形成互联网金融、信息化生产和电子商务等新形式,并形成以互联网金融
“两个结合”重大命题的提出和系统阐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书稿集中研究了“两个结合”的基本理论问题,系统梳理了“两个集合”形成的脉络,阐释了“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总结了“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分析了“两个结合”的哲学基础,厘清了“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和基本路径,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论证了“两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