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春教授,第六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特定穴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创新性提出同功穴新概念及主症选主穴,辨证选配穴,随症加减穴,善用效验穴的临证选穴要诀。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阐释同功穴的理论,探讨同功穴概念、内涵与外延及其与腧穴配伍、配伍方法、针灸处方的关系,同时展望同功
李翰卿先生是建国初期山西四大名医之一,他主持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宫外孕1978年被全国科学大会评为重大贡献一等奖。研制的宫外孕Ⅰ号方、Ⅱ号方,至今仍刊载在中医妇科教科书中。《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系李翰卿先生耳提面命,李映淮先生躬录、整理而成。书中承载着两代人数十年学习、研究、应用《伤寒杂病论》经方的临床实
本书以《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条文为基础,从病情观察、饮食调护、用药护理、生活起居、情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等方面阐述这部经典对中医护理学发展的独特贡献。本书每章后附护理临证案例若干,以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来体现其辨证论治与中医护理方法,帮助广大护理工作者从中医经典著作中领会六经辨证的要领,清晰其治疗护理原则,
《伤寒论近言》卷之一内容依次为提纲内经·热病论王叔和序例附论温暑温疫伤寒论·序;卷之二为太阳篇;卷三为阳明篇;卷四内容为少阳篇阳经合病并病篇;卷五为太阴篇少阴篇厥阴篇;卷之六为汗吐下可不可篇差后劳复阴阳易病痉湿暍篇霍乱温病辨脉法平脉法;卷七,辑《伤寒论近言》方目仲景原方。
《仲景归真》全书共分七卷,其内容分别为伤寒醒俗、伤寒觉误上、伤寒觉误下、伤寒引正上、伤寒引正下、伤寒问症知方歌诀、伤寒问方知证歌诀等。其中卷一至卷三为醒俗辨误部分,即点醒世人对于仲景学术的误解,重点批驳、分析陶节庵及张景岳两位医家的伤寒见解;卷四至卷七为引正部分,分理论观点、六经证诀、问症知方、全方歌诀,其取仲景之法荟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张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甘姜苓术汤是一个中医药方,由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创建。该药方由多种草药组成
本书为民国医家临证论丛系列图书的一种。本分册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为搜集整理对象,将其中所涉对《金匮要略》的相关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及适当筛选,筛选秉承学术性、时代性、指导性的原则,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医学界人士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认识、理解及运用,对于现今具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价值。本书为《民国医家论金匮》第一辑,主
本书为日本江户时期医家森立之研究考证中医古籍《素问》的著作。森立之博取中国多种《素问》古注及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素问》考据训诂名著,慎思明辨,断以己意,并对当时发现不久的23卷本《太素》的原文与杨上善注进行了详细校勘。书后编有森立之考注要语索引。森立之三部《考注》稿本分藏于日本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及大阪杏于书屋,
《人体腧穴解剖图谱》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穴位深层的局部解剖,促进腧穴定位准确。本书收录十四经穴361个、经外奇穴46个,采用标准穴位名称进行标注。从表面解剖、局部解剖及断面解剖多角度对穴位局部的皮肤、肌肉、血管、神经、骨骼等进行了剖析,阐明穴位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冠状、矢状、水平断面图准确地呈现给读者,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