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话语隐喻认知叙事研究
本书系统地梳理介绍近期的主要海洋研究计划、战略规划和研究报告,科学地分析国际组织和主要海洋国家未来海洋科技战略,精准地掌握其聚焦的重点领域、前沿科学问题以及部署的重要计划和行动,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国际背景资料和情报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结合过去多年的海洋情报监测工作积累,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科技情报网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平稳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道路,这在冷战后纷繁复杂的靠前形势中显得弥足珍贵。同样珍贵的是欧亚地区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相对和平与稳定。苏联解体后诞生的欧亚地区,在从靠前政治向靠前政治转型的过程中,塑造了自身的地区秩序,而在秩序初步构成的同时就开启了演进。这一演进过程的相对和平与俄罗斯和
在这本开拓性著作中,知名学者波波·罗审视了俄罗斯外交政策与日渐无序的国际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并对新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背景做了透彻分析。作者认为,俄罗斯处理区域事务和全球事务的方式反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感知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 俄罗斯认为西方式微、俄罗斯复兴,一个新的多极秩序已拉开帷幕
《南海蓝皮书》(2017)主要反映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各个协作平台研究人员对涉南海重大问题所持的基本看法以及对过去一年里有关南海重大问题的发展势态所进行的深度分析和预测。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一是中国南海政策:依据策略与成效;二是南海战略评估:问题、形势与未来;三是域外大国和域内国家与地区的南海政策:立场、
海峡两岸的欧洲暨欧盟学界在经历了一段相互接触和交流之后,于2011年由大陆的中国欧洲学会与台湾欧洲联盟中心正式签署备忘录,成立了“两岸欧洲联盟研究论坛”,以便于进一步扩大两岸欧洲暨欧盟研究社群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整个中文学界对欧洲暨欧盟的学术研究。“两岸欧洲联盟研究论坛”为双方学术对话和交流合作的机制,每年轮流在大陆和台
《全球秩序》主要包括大国秩序,全球治理,国际战略,新兴行为体等栏目,致力于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政治类集刊之一。《全球秩序》力图将学术与智库相结合,打造成为带有学术色彩的国际事务论坛和平台,其研究话题具有时事性和一定的前瞻性。众位学者专家、智库研究员等在这一平台各抒己见,以科学的研究方式、翔实可靠的论证,共同为国家政策的制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该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因此,本集刊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国民带来极大的震撼,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社会各界的愤慨,并引发国人奋发图强的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和外交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李斌著的《拒日图存(中国对日二十一条交涉及其影响)》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的预谋、背景、过程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论述
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是美国冷战思维和冷战战略支配下的产物,它是继1953年中央情报局实施阿贾克斯行动,成功地推翻民选伊朗穆罕默德·摩萨台后,中央情报局又一次成功的重要秘密行动,并被作为以后隐蔽行动的样本,在猪湾事件策划中都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