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亚洲绿色发展,分析亚洲未来绿电发展格局及其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以价格机制研究为主线,分析亚洲绿电的未来发展及亚洲合作机制建设,探索亚洲的绿电转型之路。气候变化是电力系统转型的重要契机,也为电力系统改革提供了重要动力。亚洲电力生产的零碳化和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是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
长期以来,亚洲是全球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也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其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成功之路。但亚洲各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国家在长期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形成了适合各自实际和特点的发展模式。本书对亚洲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进展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论述,分析了各区域发展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有序推进,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带一路也成为国际政治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的研究热情有增无减。本书从区域经济合作角度,以沿线国家广泛使用的互联互通为核心概念,尝试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互联互通理论,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学理基础。为此,本书将互联互通界
本报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亚洲经济展望,下篇为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上篇包括两章,分别为亚洲经济前景、亚洲经济热点议题。下篇包括四章,包括了亚洲经济体货物贸易一体化进程、亚洲经济体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亚洲经济体直接投资融合度、亚洲经济体金融融合与发展进程。本报告通过大量的权威数据和图表展示,分析了过去一两年的亚洲经济的相
本书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通过测度、评估各区域以及代表性省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协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聚焦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低碳发展协同共赢的目标,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战略,探索开展区域、沿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分析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指数方阵、指数中国和指数全球。第一部分指数方阵中,汇集了北外原创指数15个,从全球语言、全球文化。第二部分指数中国,从北外全球指数网1208个指数中筛选出38个头部指数,从国家实力及影响力、国家和政府治理能力、经济发展及经济环境、国民生活水平、社会自由与公平5个维度。第三部分指数全球,从北外全球
全书共计六章,层层推进:从问题逻辑入手,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求和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机遇,提出了需要新质生产力;从理论逻辑入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在新时代的飞跃和提升,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产业逻辑入手,阐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新产业集群,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体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交办给成渝地区的“国之大者”。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指导下,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四川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署的九大任务,构建了包含9项一级指数、29项二级指标、68项三级指标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一概念内涵深刻,思想丰富,具有高度学理性,但由于提出时间不久,人民群众理解尚处于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