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分析了中国《民法典》总则编基本内容及相关问题,提出中国民法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民法典》建立了以宪法规定和保护合法民事权益为中心的分层多元价值体系,形成了以人身权、财产权为主干的完备民事权利体系,其立法宗旨、基本原则、法律渊源的规定以及主体制度等的发展和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
本书分析了轻罪案件程序体系化理论基础,梳理了普通程序与速决程序关系,论证了轻罪案件适用速决程序的动因和限度。基于当前我国轻罪案件适用程序已形成多元发展态势,本书对于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刑事和解程序、附条件不起诉程序进行了类型化具体分析,结合认罪认罚制度适用分析了轻罪案件适用程序的体系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轻罪案件书
鸦片战争以后,由西方法支配中国法的西法东渐历史拉开了序幕。与此相对,在19世纪之前,中国法之于西方还存在着东法西渐的历史。这段历史表明:第一,近代以来西法东渐的叙事框架不能完全定位中国法,应将中国法放置于整个东法西渐的历史进程中看待;第二,中国法在历史上并不只是传播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参与到西方法的构建之
本书围绕《民法典》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展开,一方面从法教义学角度探讨了赔偿法教义对惩罚性赔偿的历史发展和制度适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法政策学角度探讨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因由和适用规则。以此为基础,书中进一步研究了惩罚性赔偿适用中的实体正义,主要涉及惩罚法定原则、惩罚均衡原则、比例原则等,并且从被侵权人权利救济和侵权人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独特路径。本蓝皮书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焦点与实践现状,旨在促进该
本书着眼于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以审级制度的功能为逻辑起点,从组织构造制度运行的角度,提出在我国刑事审级制度所置身的审判职权配置、刑事诉讼结构等深层次困境未能彻底改善的前提下,刑事审级制度改革的可能限度只能是优化,而非重构,其完善路径是遵循审级制度构建的基本原理,在调整四级法院职能分工,完善刑事审级基本构造的基础上,坚持并
《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5个版块组成。总报告回顾总结我国法治社会建设2023年度基本状况,指出其中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下一阶段法治社会建设前景作出展望;地方报告以浙江省为专门对象,从诉源治理的共享法庭模式、两山合作社法律保障、垃圾分类治理等方面展示法治
中国涉案财物制度改革蓝皮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编写,旨在持续记录和描述中国涉案财物制度从传统向现代改革转型的发展状况,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推动涉案财物管理和处置工作的现代化进程。该蓝皮书2023~2024年卷为《中国刑事涉案财物制度改革发展报告No.3(2023~2024)》,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
本书从企业合规的基本理论引入开始,全面介绍当下在企业领域方兴未艾的合规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对医疗机构引入合规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和实施路径进行全面探讨和理论构建。同时,结合目前医疗机构管理中备受关注的合规事项(反商业贿赂、信息安全、医保物价等),提供了明确细致的专项合规计划,既是对本书中基本理论的应
本书稿介绍了《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立法的意义、演进、立法条件、立法后评估、理念、制度亮点,以及立法后评估,对条例内容(急救网络的组成与运行、救治规范、急救力量、保障机制)进行解读,并从立法背景和立法经验两方面对境内外相关立法进行比较。书稿末附有条例原文及该条例的实施方案。选题特点,主题新。当前国家和地方立法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