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将近5000万人丧生;20世纪下半叶,世界经受了冷战、地区战争以及核威胁的折磨。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21世纪,还会再度爆发这类冲突吗?日益增强的经济和生态相互依存、跨国制度和国际制度的发展、民主价值观念的传播会带来新的世界秩序吗?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又将如何影响国际政治?本书从理论与历史相
本书是一部研究沙特与伊朗关系的力作。作者首先回顾与总结了两国历史上的民族与教派问题及1979年前的双边关系,之后完整描述了1979-2016年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四个阶段,即对抗与冲突(1979-1990年),缓和、改善与停滞(1990-2005年),从分歧到对立(2005-2010年),从恶化到断交(2011-2016
本书以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本次修订的第二版内容前后时间跨度为100年,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等等。作者在书中对各学派、各主要理论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是“美国为什么要挑起战争”“为什么是乌克兰”“美国的侵略行径没有出路”“如何防止战争”和“加强俄罗斯的力量”。本书提出,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正在被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所取代,这也是美国更加频繁地制造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所在。作者认为,无论美国如何挑起和发动新型世界战争,其在世界军事和经济等
《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形象:以<海行总载>为中心》将朝鲜通信使纪行作品《海行总载》作为研究对象,分不同文化因子(日本人性格、服饰、礼仪、民俗、建筑、器物等)对《海行总载》进行系统研究,以跨文化、跨学科的方式揭示、解读日本形象,从而多角度、多侧面地呈现出朝鲜通信使眼中丰富斑斓、充满张力和悖论的日本德川社会。通过细化的阅读
本书以时间为线,以大事选编的形式汇总了2017年上海与美国地方政府及民间各方在各领域双向交往的热点、亮点和重要事件,以期保存、展现和传承上海与美国地方交往的丰硕成果,同时为相关研究积累素材、提供线索、打开思路。作为目前国内*部以地方交流作为考察中美关系之视角的著述,本书有两大特点:*,全面。第二,简洁准确。这两个突出的
现代环境外交萌发于20世纪60年代,起因于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并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政治化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社会和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环境外交,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要指国家)运用谈判、交涉等外交方式,处理和调整环境领域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该词首次出现是在198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外交:对
本书是甲午战争时期时任日本外相的陆奥宗广关于甲午战争的回忆录。书中记述了日本自朝鲜东学道事件发生后,蓄意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开始,直至马关议和的全部历史过程,以及欧美各国对战争的干涉,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详细经过,为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书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素质,全方位多角度讲解反恐防暴的安全知识,并通过部分典型案例分析导入,并从理论上进行探究,内容涵盖实际的防御措施和应对方法,力求内容充实、体例清晰,案例生动贴切,期望提高本书的可读性和学生兴趣,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本书基于深入而细致地研究俄欧关系*基本*主要合作内容与冲突隐患,了解作为欧亚地区重要国家的俄罗斯是如何同欧盟及其成员打交道,成果研究内容均涉及俄欧关系*为重要*为前沿的问题,此种前沿性表现在以下三点:*,对于俄欧关系的复杂性给予了更加深入地阐述。第二,对于俄欧关系的特殊性给予了清晰地说明和突出地强调。第三,对于新世纪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