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历史、比较视野下全面考察合同附随义务问题的解决途径。首先针对附随义务问题的主要调整模式开展纵向溯源和横向比较,研究、考察罗马法对于附随义务问题的调整模式、19世纪德国法学对附随义务问题忽略的成因。其次,厘定附随义务与债法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侧重德国法上债法义务中变化过程的考察,重点探究先合同阶段义务与履约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法律规则衔接研究”丛书展示了《前海方案》、《前海意见》,该方案和意见发布以来,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深入落实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内地与港澳商事法律规则衔接研究工作的体系化成果,本丛书将有效推动大湾区法律规则“软联通”,为商事主体开展跨境商事活动提供规范的、透明的指引和遵循,助力前海合作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依据《行政许可法》规范及学理通说,行政特许权整体上可分为自然资源特许使用权、公共资源特许使用权以及特许经营权三类。在我国防风险、去杠杆背景之下,在行政特许权主体强大的融资需求推动下,实践中以行政特许权设定担保的做法应运而生。但行政特许权具有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和属性,某些行政特许权担保在当前缺乏法律明
本卷年刊从过去一年在法学重要期刊发表的文章进行遴选,力求覆盖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进展。在文章选题方面,年刊的编选兼顾基础理论和改革前沿。所遴选的论文既有强制措施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轻罪治理、刑事诉讼数字化、庭审实质化等前沿问题,也保持对刑事诉讼中公平正义理念、自主知识体系、诉讼要件理论、诉讼主体理论、证据理论等基
本书除绪论外,严格按照我国《民法典》总则编的体例编写,以民法教义学为理论基础,以培养民法思维方式为宗旨,结合《民法典》总则编、合同编通则的司法解释以及《公司法》的修改,认真分析《民法典》总则编的条文含义以及《民法典》总则编与其他各编的联系,为《民法典》其他各编的学习打下前期理论基础。努力贯彻我国民法传统是本书的写作原则
审判权作为司法权力中核心的国家公权力要素,担负着适用法律、裁断纠纷、衡平法益、平复矛盾的重要职能。审判权运行状态是否顺畅、运行机制是否符合司法规律,决定着国家审判职能的实现效果,进而关系到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政权、治理社会的日的能否实现。民事审判权作为公权力与私权利交织*为深刻的审判权类别,其运行状况又能够更为直观地展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是刑事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其与定罪量刑工作同等重要,甚至在有些案件中其受关注程度超过定罪量刑工作。这是因为,刑事涉案财物处置工作与涉案当事人(被告人、被害人)以及相关第三人(如善意取得人)等关联主体的利益息息相关。故而,强调对刑事涉案财物处置问题研究,不仅是刑事司法公正诉求的必然
本书以内地法院对香港清盘程序认可和香港清盘人到内地跨境履职的审查为切入点,对跨境破产和区际法律冲突两个主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厘清了香港清盘的一些概念,并通过流程图的方式作了直观的展示。作者通过对大量内地与香港有关跨境破产管辖方面的案例、内地与香港在区际跨境破产合作方面(包括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揭示了《试点
中国经济法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丰富多元的经济法学理论思潮,这些理论思潮主要有:干预—调控主义思潮、整体主义思潮、理性主义思潮、历史主义思潮、分析实证主义思潮、立宪主义思潮。这些理论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提出“促进-发展”目标范式、“秩序—权益”法益范式(双层法益保
非诉讼纠纷解决是人类古老的知识与实践领域,因此,非诉讼纠纷解决是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关于人类世界如何自处与相处的本体性知识类型。本书与既往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研究作品有三点不同:其一,在理论上,本书有建构非诉讼纠纷解决知识谱系的学术抱负,试图从源流、技艺与规制三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维度,对非诉讼纠纷解决的知识大脉进行重新构造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