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是中亚五国与域外国家或国家组织的一种合作模式。五国将此作为与域外力量博弈的重要砝码,域外力量也希望利用这一平台扩大对中亚地区的整体影响。目前,五国已经与日本、欧盟、美国、韩国、印度建立了“51”形式的合作机制,在欧亚经济联盟与俄罗斯、土耳其展开类“51”的合作。中国多次与中亚五国成功举行“51”外长会和元首峰会
本书基于两位学者对美国涉台政策的前期研究,重点探讨2008年以来的美国涉台政策,并结合此前中美关系和美国涉台关系的历史,试图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据此对美国涉台政策的发展局势进行展望。作者从新的研究视角,即美国在两岸统与独、和与战等重大议题上的立场着手,进一步解构美国的涉台思维与政策。书中假定台海现状乃是海峡两岸与美
本项研究以本土创新特色鲜明的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CLI)为指导,突破了外语专业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课程体系,依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率先开展了区域国别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开发了系列教材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引进项目依托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探
在无政府状态下,外交沟通长期以语言为承载,国际政治的话语武器与修辞策略深刻影响着大国战略竞争的过程与结果。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需要遵循战略叙事的构建规律,合理运用不同叙事策略传递战略意图,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本研究通过借鉴与整合社会心理学、政治语言学与外交沟通理论,致力于回答“叙事何以塑造政治”这一学理问题,对大
本书在吸收借鉴中西方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关系学、外交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理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涵盖理论分析、概念界定、环境评估、策略规划、路径选择等环节的“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分析框架,对“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这一命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书聚焦“为何表达和实施”“谁来表达和实施”
本书溯源美欧政治哲学与思想史,从对自由主义的认知、国家与民族认同、和平主义与军事手段偏好、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国家利益观、社会与生态平衡发展、宗教性和世俗性七个方面比较分析美欧外交文化的异同,阐释美欧外交行为模式。美欧外交文化决定着跨大西洋盟友在安全观、国际秩序观、实力观、外交规范上的共性与差异。全书基于美欧外交文化的
本书旨在收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亚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届欧亚区域国别研究博士后论坛的优秀学术成果。在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区域国别学的欧亚研究对新的方法
2024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中阿合作论坛为促进中阿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已成为中阿集体合作的金字品牌。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受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委托编写了《中阿合作论坛二十周年大事记》。本书以编年形式,采用中文和阿文双语编写,内容重点涵盖自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元首外交、
本书是研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通史性著作。作者充分借鉴国际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从欧亚大陆交流的宏观视野,将中国与拜占庭两方面的主要史料置于共时性时空范围内互相参证,辅以相关实物与间接资料,采用校勘比对、多语言互证、音韵勘同等研究方法,打通其隔阂,在许多关键点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的面貌;
本书由西南政法大学组织编写,共选取了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查塔姆研究所等18个世界知名智库作为考察对象,主要针对这些智库的形成与发展、组织架构、主要活动、影响力及形成影响力的成因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和阐述。鉴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正处于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对世界知名智库的组织架构、研究模式等内部机制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