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199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台湾丽文文化公司出了增订版。今再作若干修订,编入周裕锴禅学书系。全书分九章,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禅宗史与诗歌史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述了禅宗对于诗歌的渗透,禅宗的世界观、思维形式等对诗人的人生哲学、思维形式,对诗歌的风格、流派以及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书1999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由台湾宗博出版社再版。今再作若干修订,编入周裕锴禅学书系。在唐宋时期禅宗语言发展的曲线上,可以发现内部宗教改革实践和外部世俗文化因素两条坐标的影响。本书上编借助当代西方话语理论,按照语言与世界这一哲学性思路考察了禅宗发展各阶段言说方式的演变,深刻地揭示了如来禅、祖师禅、分灯
修行人为什么会入歧途?为什么会理不明而不自知?该如何舍歧路而入正途?《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可说是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中*为殊胜的一部,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被公认为学佛修持首要必读的典籍。在本书中,南怀瑾先生挑选《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修定的部分加以说明,以人我的实际经验配合义理讲解,希望对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帮助
罗汉桂琛禅师(867—928),浙江常山人,出家于常山万岁寺,游学江西云居山,辗转雪峰寺、福州地藏院、漳州和福州等地,主要活动在福建地区。为禅宗南宗慧能大鉴禅师下青原系第八祖,是唐末五代时期法眼宗创立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本书阐述桂琛禅师一生出家求学、传法的行状及其禅学思想,评述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等。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汉化佛教与佛寺》是白化文先生代表性学术著作之一,其中大部分文章发表于中华书局《文史知识》,主要向许多对佛寺很感兴趣的旅游者介绍佛教寺院的布局,各种佛的来历、手势、排列等等;非常详实和条理地介绍了佛教在汉地的演化。这些文章以《佛光的折射》为书名结集,由香港中华书局1988年首次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在大
本书曾经过文史专家周绍良增订,列入文史知识文库,1991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2005年再版;2014年6月精装版本推出。该著作可以说是一印再印,一版再版,不断在售的国学经典。该著作首先是介绍寺庙殿堂佛像的一些基本知识,增加读者旅游和欣赏的文化趣味;增订内容包括佛教的胜迹、佛教文化艺术、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