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
《治平之道诠解》是根据清代《佐治药言》、《学治臆说》、《学治说赘》、《幕学举要》、《传家宝》等汇编整理而成的。这些书作为那个时代“居官者皆宜日览”的必读书,其为官从善出发、以德为本的宗旨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这些书中文字多是警醒世人、劝人向善的至理名句,可以说,每一条都是嘉官贤臣之道,清官良吏之法,可学可用,易于接受,具
本书稿从整体上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引言部分首先把从先秦至明清的宗族制度划分为三个阶段,概述了其发展简况。正文分为绪篇、上篇、下篇和终篇四个部分。绪篇为唐宋之际宗族制度变革概论,对唐宋之际宗族制度的变革作了上下贯通的研究,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魏晋隋唐门阀宗族制度及其衰落和宋代敬宗收族宗族制度确立
本书包括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举制度和俸禄制度4章。研究对象是汉唐时期中央与地方的职官制度。对于这一时期中央职官制度的两大变化:一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的三省制;一是从唐前期的三省制变为唐后期以及五代北宋前期的使职差遣制。着重对史学界讨论不多的后一个变化进行研究,认为使职制度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产物,同时也是当时形势
本书以西汉为例,将中国古代帝国持续存在的君臣关系细分为礼仪型与信-任型两类,认为后者是历史中结构性的存在,围绕它产生的言行是历史中极为活跃与能动的力量。结合西汉历史,具体到每个皇帝统治来分析围绕此关系产生的言行:建立、维持、废止与重构关系而反复发生的过程,解释了此关系长存的背景与动因、来源与根基,以及此种关系所激发的君
《中国政体制度小史》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论述我国政体如何由部落酋长制逐渐演进为封建君主制,再一跃而进入民主政体制。其中特别考证三皇五帝之为谁,唐尧虞舜禅让之真相,共和传说之歧异,我国民主思想之根源,近人以老子、许行之说附会无政府主义之谬误等。
《中国国体制度小史》内容简介:本书系吕思勉先生《中国制度史》之一种,主要研究我国古代之国体制度之演变,对我国古代社会如何由部落时代进入封建时代、进而至郡县时代进行探索。作者以史事为佐证,精确不移,显明易解。本书论分封建国、论郡县之起源,尤为前人所未道。
本书主要讨论我国阶级制度之起源及其种类,之后如何变化、发展,或者至今仍有何种遗迹。作者沿流溯源,异常明晰。其论国人、野人为*古老之阶级,游侠为古代武士之继承,而古代之所谓君子,乃是道德崇高者之代表。其论武力、富力阶级之递嬗,尤慧眼独具。
理想者肃顺的现实遭遇;曾国藩权力攀登的阶梯;恭亲王奕䜣的跌宕人生;慈禧光绪间的宫廷争斗;李鸿章自强运动失败之谜;荣禄辅弼得失考;袁世凯崛起之秘诀;庆亲王奕劻的误国真相;徐世昌在辛亥政局中的特殊作用。
辽东郡是秦汉时期的防务重镇。本书从防务的视角对秦汉时期辽东郡的行政建制、屯戍管理、边民管理、区域政治形势、民族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明了辽东郡防务建制的构成、特点、功能、地位;分阶段剖析了辽东郡的防务对象、防务形势、防务隐患,阐明辽东郡防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对东汉时期历任辽东太守的防务事迹进行个案研究,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