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教学与研究在云南大学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传统。从20世纪20年代云南大学成立时起,民族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云南大学前进历程中的晴雨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民族学的发展也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初创、艰难求索后的柳暗花明、名家辈出的辉煌、特殊历史时期的低迷徘徊以及雨过天晴之后的复兴。20世纪30年代,由方国瑜先
《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组织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民族识别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区陆续分别出版,全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共有84种145本。这些资料集中记录了我国少数民族
本书主要使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结合使用民族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以及考古学等学科的方法,综合研究水书与水族社会。 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试图解释水书的数术及其内在逻辑结构,也不是试图解释其民间信仰或者宗教含义,而是重在通过水书与水族社会互证,来认识水书、认识水族社会,以期深入理解水书、水族及
众所周知,“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Anthropology)是民族学/人类学这个大学科中的核心分支学科,主要侧重研究人类社会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传承文明、发掘各类有益的“地方性知识”(C1iffordGeerts语)以及开阔人们的眼界为己任,以努力传播有利于增进世界上各个种族、各个民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道德的萌芽。那时人们使用简陋的石器、木器和骨器去征服严酷的大自然,为了生存,终日与大自然和野兽作斗争,无暇顾及其他,此时的意识尚属“纯粹畜群的意识”,与人的本能还未完全分开。婚姻形式主要是原始杂交和血缘群婚。据《吕氏春秋·恃君览》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