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曹茂甲老师的一部关于“中国行业特色高校中的优势学科发展溢出效应”方面的学科发展与评价的学术专著。中国行业特色高校中的优势学科通过教学溢出、科研溢出、资源溢出的形式对相关学科产生不同影响。由于学科发展的溢出效应,优势学科确实有效带动了行业特色高校的一部分学科的发展,这种溢出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并且随着学科距离增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融合研究》是一本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融合的著作,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宋明理学的融合;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大学生思
本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的著作,本书首先聚焦问题导向,从问题导向的逻辑思辨及其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关联性出发,对于以问题导向为中心开展高校思政教学的可行性以及重视问题导向的PBL教学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其次,本书对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因由、困境和推进思路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PBL
本书深度探讨了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全书分为六大部分:首先从理论层面剖析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与类型,奠定研究基础;其次,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和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意义;聚焦新媒体对高校教育环境、学生群体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多维度影响,深入挖掘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随后提出增强新
《大思政课的实践探索: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精选(第一辑)》立足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实践,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涉及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民生保障、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等内容,收录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运用科学的社会实践方法,深入社会实践点中直接观察社会,收集经验资料,撰写而成的优秀社会调查报告。全书收录的各篇社会调查报告观照现实问
大思政课的实践探索: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精选(第三辑)立足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实践主要以行走的思政课这一主题,基于社会实践团队聚焦于喜迎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调研、国情观察等内容展开的系列调查研究,通过课堂所学的各类调查方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后撰写形成的调查报告精选集结而成。本书综合采用
本研究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行为与认知神经层面探讨硕士研究生导学关系的建立、影响因素及其认知神经机制。从高校硕士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选择导师的影响因素、选择导师的信息偏好等方面调查导学关系建立的过程;了解硕士研究生师生双选制的满意度,指出硕士研究生导师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探讨师生沟通、指导风格对
本书探讨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将这一过程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以增加科技人才数量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政策发展阶段(1948-1960)、以劳动力规划与储备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政策发展阶段(1961-1967)、以规模扩充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政策发展阶段(1968-1980)、以经济重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
本著作在撰写过程中依循的前提假设是:1912-1937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体现了高等教育、政府、社会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也显示出高等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为了清晰地阐述中国近代(1912-2937)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笔者把这段时期分为两个时间段:一是1912-1926年,二是1927-1937年,并把两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分别担负着“主渠道”与“主阵地”的角色和功能。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等,迫切需要依靠协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主渠道与主阵地同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工作目标、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是有机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