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学与文化前沿与热点问题纷呈,亟待批评界给予及时回应,《文学批评与文化阐释》即是对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若干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批评与探究。它由现当代文学专题、作为文化现象的文学与文学史、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热点问题、观与评的人文之思各有偏重又相互呼应四部分组成。《文学批评与文化阐释》将现当代文学放置在中西方文化视野中去
本书追溯了传统人文主义批评"新古典主义-新人文主义-新批评"这条脉络,以"后哲学"为背景,分析了理査德·罗蒂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中的后人文主义思想特色。后人文主义贯穿着一种实用主义、有限论和弱哲学思想,在文学阐释观、经典观、批评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对传统人文主义既有继承又有越。与杰姆逊、布鲁姆、德里达等人相比,
本书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在20122017年开设的结构主义编剧法课程的作业选编,包括了戏文系本科生和各系研究生的课堂作业。 编者将自己在2017年为全院共修课撰写的结构主义编剧法讲稿作为本书的前言,概括性地介绍了结构主义编剧法的理论内容和该理论探索的进展情况。 本书作为课堂教学的记录,呈现了教学的基本面貌:教学内容
《拉片子2:结构主义编剧法讲义》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科三年级编剧创作专业的编剧法讲义,它采取拉片子的方法,结合影片案例,讲授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说明和示范编剧法在创作构思到场面写作的全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结构主义编剧法是在谭霈生的情境本体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结构主义和几何分形学等理论形成的编剧创作理
本书将带你走进夏丏尊、老舍、莫泊桑、鲁迅、胡适等中外文学、语言大师的写作课,从诗歌、小说、戏剧、各种体裁的文章,剖析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叙事研究》是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编辑的一部文集,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任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唐伟胜教授任执行主编,编辑部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叙事研究》包括六个板块:国外来稿、西方叙事理论研究、中国叙事理论研究、叙事作品研究、跨学科叙事学研究、书评与会议简报。《叙事研究(第1辑)》由特稿、海外专
《文学思考的洲际对话》的作者兰詹·高希与希利斯·米勒,一位是印度北孟加拉大学的英文教授,一位是美国当代著名文论家和比较文学家。书的正文分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两个章节,由两位作者围绕同一话题以对话形式分别展开论述。二人就文学的本质及重要性、诗歌、世界文学、文学教学、文学伦理等话题分别阐述观点,对全球化浪潮中文学的现
《抒情诗理论》的作者乔纳森·卡勒曾以《结构主义诗学》和《论解构》奠定其在欧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从抒情诗的历史传统及其体裁理论的嬗变、抒情体裁的仪式性与虚构性、抒情言说的行为性与表演性、抒情自我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等问题入手,通过经典诗歌分析,对抒情诗的传统规约、本质特点、体裁概念、社会功能提出了
“神味”说乃于成我(于永森)以诗学为最初之贯彻领域、表现形态(现已延展至所有文艺领域),以突破、超出中国传统文艺旧审美理想“意境”理论,建构新审美理想为根本宗旨之理论创造,为王国维“境界”说后百年而来基于作者之创作实践、批评实践、理论研究实践,以中西文论之广阔视域为参照,建构并呈现为“本土化”、系统化、逻辑化,深具“现
本书是周泽雄的文化随笔自选集之一,新作约三分之一,余选自其之前的旧集如《说文解气》等。作为一名作家兼批评家(作者自称职业文人),对写作问题的关注、思考自然也更自觉和敏感。书中许多篇目展现了他对如何为文及为文之道的思考,如《我的抒情散文过敏症》《我为什么反感当今杂文》《引用的尊严》等。本书的书名《谁在自铸新词》,也许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