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写真”的植田正治》是日本著名摄影家植田正治回顾展的摄影作品集。植田正治,日本现代摄影大师,1913年生于日本鸟取县。1933年,他在家乡成立了摄影棚。1940年代开始以“沙丘系列”闻名日本摄影界,成为一代前卫摄影的代表人物,其后一直从事纯艺术摄影的创作,直到2000年逝世。植田正治在国际摄影界上获得的评价很高。1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化的世界,跨国世界正在到来。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美国一位非同寻常的历史学家入江昭先生正式提议,将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定为“现代”世界的开幕,是很有历史意义的。可以预言,今后的世界将沿着现代史的趋势,在更广阔的全球范围,建立具有跨国联结的人类社会,杨绍明特意遴选了自己数十年来积累的跨国、
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但是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斯里兰卡、中国、泰国、柬埔寨、缅甸的人民、风景、色彩和状态是他著名的作品的灵感来源。深红的指甲花,锤打出来的金子,咖喱和番红花,深黑的漆器和涂漆的腐木,当摄影师把这些如实地用相机反映出来时,他发现,正是亚洲鲜活的颜色教会他在光线中观察和书写
比如县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东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怒江上游。比如县是羌塘草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地貌独特,风景奇秀,人文历史丰富。摄影师谢军帅曾三进西藏,并在那曲比如县度过了两年援藏生活。澄澈的蓝天白云、神圣的雪山冰川、淳朴的藏区人民,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心中的情结似乎只有镜头可以倾诉一二。《
《2018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优秀论文集/中国艺术学文库》所选文章研究领域视野开阔,研究视角更加多元,有些专题研究颇为深入,不乏重量级佳作。研究内容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向:科技下的舞台视觉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应用;动态视觉艺术在创作中的审美价值体现;泛数字艺术与数字影像的共融与革新;网络自媒体与主播
阅读是一件时间的人类行为,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在多年的旅行和拍摄中将镜头对准正在阅读的人们,他们埋头阅读图书或是报纸,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从印度到古巴,从纽约到阿富汗。照片中的人,姿态放松,神情淡然沉着,但眼中却洋溢着光彩,因为他们正努力阅读,正在探索新的世界,正在发现和享受阅读的快乐。保罗·泰鲁(Pau
本书作者李树峰以多年从事摄影创作、影像编辑和研究的实践经验,从摄影的本体属性出发,阐述了摄影创作、作品分析和社会传播等方面的基本规律,着力从亲历亲为的摄影实践中精准提出问题,扎实细致地解剖问题,总结摄影中的要点和难点,帮助摄影人梳理走个人道路的理念和方法,语言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本对学习摄影有实实在在帮助的基础理
本教程自1989年11月面世以来,出版近三十年,前六版承蒙广大读者和摄影教师的厚爱,发行量已达80万册,可以说是国人所著的连续发行时间*长、发行量*的摄影教科书。本书第八版对摄影技艺的涉及仍是全方位的。既有摄影镜头、数码相机、闪光灯、滤光镜、扫描、打印、刻录等器材的实用知识介绍;也有曝光、景深、摄影构图、动体拍摄、微距
胡立德著的《电视新闻摄像(第3版现代传播广播电视传播)》内容涵盖了摄像技术(摄录像基础摄像机使用与操作)和电视新闻摄像艺术(摄像艺术)两门课程,并从拍摄实际出发,联系到了电视报道和影片编辑相关课程内容。希望通过这种联系,能使读者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地了解电视新闻摄豫相关知识和实践运用,从而切实掌握电视新闻和纪录片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