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议会之间的立法互动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宪政和立法课题。本书分别运用规范和经验的研究途径,从静态的制度规定、动态的实际运作、以及规范性评价三个层面,重点研究政府在现代议会立法过程中的功能角色。研究发现,行政主导是当代议会与政府之间立法互动关系中突出的普遍现象。政府主导当代议会立法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议会和政府应对不断变
本书以法学为视角对中国思想家与学派的法律思想与主张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分析,既宏观并有条理的展现了中国法律学术思想史的发展与特点,又有重点地对中国法律学术思想史的一些难题进行了解读。在阐述中国法律学术思想史内容的同时,对学界存在的一些误解进行了辨证。
《法学的自觉》收拢了作者近几年来与法学有关的一些思闻感谈或微言抒怀,是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地置身法学研究、法治实践或者法学教育等场景时忽然之间引发的震荡感怀,间或夹杂着某些有关法学、法治与教育的思虑和期许。其风格,与此前作者的随笔集如《从撤退开始》《法学的日常思维》等几乎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相比以前,以“自觉”一词的微差
法律人的技艺,就是论证(IngeborgPuppe语)。而所谓论证,其实就是为结论提供理由的过程。说理是所有法律领域之法律人进行作业时的根本特征。法律人要为公众提供一个站得住脚的法律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具体表现为判决、裁定还是建议、意见),就必须提供两个方面的理由,即法律上的理由与事实上的理由。进而他必须将规范与事实以合
《扫起落叶好过冬》一书分成五辑:**辑是美国的历史故事;第二辑是有关法治国家立法规则的故事;第三辑是就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有关司法过程的故事;第四辑主要通过修道士、苦修院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诉说不宽容的恶果;第五辑是作者关于读书和见闻的随想。 五辑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强,不仅情节跌宕起伏,内涵亦复深厚,读者于轻松的阅读中
本书提出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法律解释的有效性,并运用语用学的方法整合现有的法律解释方法。意义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为解释学和语用学之间建立了一条隐形的纽带。将语用学方法引入到法学方法论体系之中来,尝试运用视角独到的语用学范式,对法律解释有效性的理论资源进行整理,呈现其既有的知识脉络的同时,审视其合理性,解释其历史局限性,并在
本书是一本翻译文集。全书选取英美、欧陆国家关于法治理论代表性的学者的代表性论文进行翻译。其中选取的论文冲突性、理论性较强。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学术论文的碰撞,让读者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法治理论在当代西方的发展状况及突出特点。
本书以当代中国侵权法体系为框架,追溯、还原古罗马法中有关侵权责任的法律制度和理论学说,并考察它们在现代法中的发展沿革。古罗马法中有关私犯(特别是关于不法损害)与准私犯制度的立法和学说对后世大陆法系侵权法产生了深厚影响。作者认为过错原则是侵权法的核心,是救济损害与保障私权利行使自由的平衡器。过失标准的客观化,即注意义务的
姜晓敏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第2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材。为适应本科教学的特点,本书精选了学科传统而稳定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中国自古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法律理论与法律观点。全书系统讲述了夏商西周时期、先秦诸子、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明末清初以及近代的法律思想。为帮助学生
《法律的政治分析》以权利政治为主线,对权利政治的基本学理、现代特质、发展流变及其在现代西方所面临的道德和人文批判、在中国的境遇等,作了多方位分析、研究和反思;也对法律现代性以及法律与社会理论中的诸多见解,作了梳理阐释,内容广涉法理学研究领域的道德与权利、法律与政治、治理与理性、传统与现代等之间的关系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