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现代性的视域下,从文化诊断、现代性碎片、现代人形象、现代艺术审美之维和审美救赎的角度对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关联展开系统、全面和深入研究。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美学的思想关联进行更合理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注重对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社会学、哲学、艺术学等领域的知识整合,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的成果,侧重于从多学科交
《诗论》是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代表作。在本书中,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诗歌的起源,诗歌在情趣、意象上的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诗与散文、音乐和画的关系,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走上了“律”的道路及现代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向作了深入的探索。先生自1931年留学欧洲时便开始写
朱光潜译本《拉奥孔》莱辛生活在德国历史上极富变革的年代,作为古典美学发展中重要的推动者,他的著作参与并成为了启蒙运动的高潮。《拉奥孔》是作者个人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随想记录,也是其美学观点的思想结晶,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富于启发性的观点无疑展示着莱辛思想的恒久价值。
赵玉著的《媒介场中基于欲望主体的文学存在方式动态研究》把媒介作为一个要素引入文学活动,立足于媒介场域整体考察其对文学活动产生的影响。从媒介和文学活动两个端点双向推进,使其重合点落脚于“文学活动主体”,由此媒介场域建构了文学活动主体,传统的作家主体、读者主体、批评主体等在场域中都发生了新变。进而以整体研究和社会学田野调查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研究”的结项成果,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是理论研究,主要探讨言语行为理论与叙事研究结合的可能性、言语行为理论在叙事转向中的意义和作用、言语行为理论与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之间的关系、文学叙事(述行)对故事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建构作用、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点重新思考作者、文本
《叙事学研究:回顾与发展(第五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论文集)》为第五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海内外学者论文36篇(含一篇学会工作和研究成果总结),分为“回顾与总结”“国外学者论稿”“叙事理论探索”“叙事文本分析”和“中国叙事学构建与实践”五个专栏。国外学者部分主要从宏观角
本书收录1921年至1931年间郁达夫先生的文论八十余篇,收录本书的作品,大多依据作家生前自行编订的版本及《文学概论》《小说论》《戏剧论》等单行本,比较全面地展示了郁达夫文论的写作特点。郁达夫倡导自述式的创作,他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都在作品中很鲜明地表现出来,同时作为一个爱国
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着眼于美的事物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崇高、悲、喜、优美、丑等方面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美的事物的内涵、特点及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下编主要从实践美、创作美的角度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美的文章,主要分为境界之美、结构之美、语言之美几大部分。
聚焦研究
《文学理论学科地图》是“大学学科地图丛书”文学理论分册。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中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细致分析了文学理论学科中的基本论题与重要概念,并有针对性地传授了文学理论学习中的方法问题。 《文学理论学科地图》是“大学学科地图丛书”中的文学理论分册。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文学理论的学科历史,全面展现了文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