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应急管理、机器学习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台风、城市内涝等典型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探索灾害的时空发展态势及其演化规律,服务灾害应急处置。全书共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自然灾害案例的构建与应用;第三章自然灾害的时空发展态势分析;第四章自然灾害链的演化过程分析;第五章台风灾害评估与社会响应;第六章洪涝灾
本书通过对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气候背景、地理信息、社会经济及历史灾情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辨识了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系统分析了主要灾种历史灾情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明晰了各类自然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风险演化及影响过程以及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灾种相对重要性及关联性,统筹不同灾种灾损大小,确定了不同灾种的综合
本书由三章构成,系统回顾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发展;全面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国际救援行动,包括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海地、新西兰、日本、尼泊尔等国实施的10次13批人道主义紧急救援任务;展望和研判了新形势下国际救援行动。中国国际救援队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顽强的工作作风,担负起抢救生命的光荣任务和崇高使命,
自然灾害中许多前兆出现的时刻与灾害突发的时刻非常接近,因此所采集数据的高速传输是集中决策的关键,会直接影响灾害预测预报的成效。卫星星座是实现采集数据高速传输的主要手段,可以联接不具备地面通信条件的或受山脉阻挡的地面监测预测台站,保证无时间中断的实时数据传输。《航天科技出版基金自然灾害数据采集卫星星座与系统》提出了数据采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影响广泛的流行病疫情时有发生。同时人类社会中极端主义思潮盛行,恐怖袭击已成为全球性威胁。虽然科技日渐进步,但仍无法阻止自然与人为灾难的发生,在这一系列威胁之下,掌握一定的灾难生存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书涵盖了火灾、地震、海啸、飓风、雪崩、泥石流、核爆炸、恐怖
灾害社会风险呈现“一生成、三状态、一演化”的系统特征,是一个集冲突、失序、失稳于一体的开放复杂系统,其治理是一项集应对、处置、管控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当前各类灾害事件高发、频发、突发,灾害社会风险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在剖析灾害社会属性的基础上,从社会冲突、社会失序、社会失稳三状态探析灾害社会风险
本书分为概述、大事记、灾情、救灾、防灾五编,内容包括:秦汉时期的灾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灾情、官赈、民间救济、仓储、水利、农事等。 《中国灾害志·断代卷》包括《总论》暨《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卷》以及《当代卷》8个分卷,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疆域范围为参考,按历史
我国大规模水利枢纽的陆续建成为流域洪水灾害防治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给流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书以松花江流域骨干水库群为研究对象,从骨干水库联合调度基本原则及调度目标出发,深入分析了流域的水文特性并进行设计洪水与设计年径流计算,提出了发生区域性洪水时骨干水库的防洪联合调度方案,以及发生特
本书介绍了普查软件建设目标、总体设计、建设任务与分工,普查软件的主要功能与数据库体系,普查统一底图制备与应用,普查软件技术实现以及系统集成设计等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了内蒙古减灾委发文特聘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支撑团队在“数据采集与质控”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并对数据采集和质控核心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充分体现了自然语义处理技术、Python爬虫技术及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在风险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审核与质检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