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与马克思哲学》,立足欧洲思想文化的历史脉络,从公共性理论切入,努力探究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以该哲学所秉持的实践与价值理性思维智慧,首次全面、系统地对公共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观的基本内容、理论实质和价值追求等问题作出了相对准确和全面的理论概括,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5辑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组稿、编辑。《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2辑总第35辑)》分“当代境遇与思想发展”“基本理论问题辨析”“经典文本及思想解读”三部分,汇集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
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甚嚣尘上。法国解构主义者德里达慨然呼吁“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从解构主义的立场出发为马克思主义做了有力的辩护,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世界霸权做出尖锐批判。然而,解构主义何以“向马克思致敬”?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如
本书为2013年第4季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文库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之一种。本书主要涵盖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各种马克思主义形态,包括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法国批评主义及最新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是通过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理解和把握其中贯穿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的一本教材。它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献及其相关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2001年创刊,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从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
《孙正聿作品系列》既涵盖作者对哲学观研究、辩证法研究、生命意义研究的思考与探索,也包括哲学通识类理论著作,是作者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的代表性成果,其长期以来对哲学基础问题的关注,对哲学教育的关心,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构成了本作品系列的主旨与灵魂。
《大众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明了的事例,诠释了哲学是什么?哲学的两大类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质和量互相转变的规律等诸多哲学的思想问题,引导读者进一步去研究、读懂辩证唯物论哲学,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美丽中国”视阈下价值观的生态化转向研究》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在理顺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探讨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价值观。通过梳理价值与价值观的关系,区分出价值评价与价值判断,围绕为什么转向、怎样转向的问题从自然科学与社会
本书侧重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当代视野。从思想史上厘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理论特质和方法论意义,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当代发展,主要是从社会形态理论、社会建设理论、社会风险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的视野出发,探讨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提升社会文明的中国经验,防范化解风险的中国方案,涵养价值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