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论》由成中英著,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本体诠释学以及本体诠释学与21世纪中西哲学发展等方面对成中英教授的研究成果汇集,并由成中英教授本人挑选汇成文集。本书是深入探讨中西哲学、本体诠释学之学脉历程,展望中西哲学和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学术著作。内涵丰富,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值得一读。在推动中外文化双向
《外国哲学》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组稿,刊登外国哲学专业研究者的学术文章。《外国哲学(第四十一辑)》共有5个栏目,分别为大师百年、希腊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近代哲学研究和现代哲学研究。大师百年栏目是为纪念汪子嵩、张世英、陈修斋百年诞辰而设。本栏目收录了三位哲学大师的文章以及后学的纪念文章。希腊哲学研究收录两篇
长达千年的中世纪被认为没有创建什么重要思想,实际上,中世纪作为古希腊罗马和近现代的中间环节,不仅是社会史中重要的一段历程,也是思想史上重要的一段历程。近代哲学思想与中世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不论是继承或是反叛。本书以近80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分析了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波纳文德、邓??司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在孤立无援的世界中探索与创造、失败和成功的迷人故事。1882年,尼采宣布"上帝已死",以此为标志,西方世界进入无神论时代,宗教信仰坍塌带来的震荡催生了从思想界到艺术文化各个领域的百花齐放。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数以万计杰出的个体将他们的创造性精力投入
选自叔本华的后期著作《附录和补遗》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叔本华认为,意志是构成这个世界一切事物内在的、真正的核心,是“自在之物”,属于形而上;我们所看见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包括人、动植物、无机体等)都是基本生命力、自然力,亦即意志的载体;丰富多样的现象世界是意志在各个级别客体化的结果。人类是意志最高级别的现象
本书是一部让你轻松读懂西方哲学的大众普及读物。说起哲学,萦绕在大多数人脑海中的标签要么是晦涩难懂,要么是故弄玄虚,总之就是不那么容易理解,所以生活中人们碰到百思不解的话或者事情,往往会说这可能是个哲学问题。其实哲学既非故弄玄虚,也非花言巧语,是爱智慧,是一系列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的展览,*重要的是,哲学没有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希腊和
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美丽的小亚细亚海岸,一直到中世纪后期的修道院和书斋、教堂和大学,一代代著名哲学家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对世界、对自我、对生活进行着探寻与思考。《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德国当红哲学家普莱希特,专门为大众读者所写的哲学史第一卷,如连载小说一般,将一位位哲学家带到我们眼前,将他们的哲学思考融入故事之中,
本书是从构境论的视角全面透视匈牙利裔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意会哲学内里要义的文本学研究论著。作者在大量第一手文献的精心解读基础上,第一次剖析了波兰尼区别于概念知识体系的认知存在论构式线索。由辅助觉识作为辅助环的焦点觉识指向,突现出一个只能意会的整体认知场境,这是人的行为场和话语筑模的微观格式塔建构机制。一切人文艺术和科学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是其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21年,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曾引起过思想学术界的重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海内外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兴起,此书再度受到人们的注意,并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本书将中、西、印文化概括为三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