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苕溪诗卷》是北宋杰出书法家米芾的代表作之一。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结体舒畅,中宫微敛,舒展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欧、虞、褚、薛”,人称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
“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众多专 业基础课程中难度较大的课程,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针对教学和教改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的教学内容与教改经验,将全书分为理论基础、实训和赏析三个部分;以多本专业出版物中的普及型和标准化理论为基础,以大量的课堂教学成果、设计成果与众多大师作品作为案例来进行分析,将知识点结合在
剖析书法思维的六大维度,提升孩子的性格优势 画蚯涂鸦,心力生养: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临池学书,循环往复:磨炼孩子的自律与独立 笔歌墨舞,随心而动: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刚柔相济,拙灵互补: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妙笔
本书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顾琴教授全面、系统综述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与发展史脉络的编著。在纵向上梳理书法篆刻艺术产生、发展、勃兴等各期的艺术风格;在横向上关照书法篆刻艺术家的风格特点、相互关联等。内容涵盖宏观的社会变迁、艺术嬗变等大背景,以及对微观的代表人物和艺术作品的分析。并且注重书法篆刻艺术鉴赏对于培养创作能
本书稿收录温州现代文坛耆宿张鹏翼先生(1898年-1996年。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温州市诗词学会顾问、温州市书协暨平阳县书协名誉主席;1994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鹏翼书前后赤壁赋》,2013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张鹏翼书法集》)数十年书法艺术创作感悟与体会,以及部分与
本书内容讲述:余绍宋(1883-1949),字越园,号寒柯,龙游人。1912年,任浙江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教务主任兼教习。龙游县博物馆2020年5月新馆开馆后,博物馆积极主动深挖龙游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以余绍宋为主题策划了多次展览。余绍宋是龙游的历史文化名人,书法绘画皆精。先后有二十余位著名篆刻家为他制作自用印,其中不乏西泠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书法理论的渊源、汉代书法理论的发展、唐代尚法理论的形成、宋代尚意理论的确立、借古开今的元代书学理论、明代书论的沉滞与反叛、清代碑学理论的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