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2年,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及全国50多个考古研究单位,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和干渠沿线369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总计发掘面积达92万平方米,获取各类文物10万余件。出土文物的年代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文物数量众多、年代序列完整、器物种类丰富。在出土的各类文物中,以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为
2019年7月至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惠东县白盆珠镇区域进行了为期90天的区域系统调查,期间对白马窑址周边区域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于勘探工作。本次调查共计发现窑址19处,其中江板、匣斗墩等四处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发现烂屋仔、陂角、石鼓岭、犁头坑等十处窑址,复查核实已知的三官坑等窑址。本次调查搞清楚了白马窑的产品
本书是对2021年在三门峡召开的“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全面记录与总结。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核心文化,它们的初兴和扩展奠定了高度发达、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基础,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围绕中国广域王权国家诞生及初步发展时期的聚落形态及礼器群的发展与变化,所收的六篇论文分别从考古学、历史文献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对洛阳盆地的聚落形态、青铜礼
《紫气东来窑火凝砂》聚焦于中国传统艺术品之一——紫砂壶。全书分为总论、材质特征、工艺流程、用壶指南、文献典籍等部分,详细介绍了紫砂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具、制作技法等内容。同时,书中还附有大量宜兴陶瓷博物馆的藏品图片,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紫砂壶艺术之美。宜兴紫砂乃中华之瑰宝,它因势而蕴、因茶而生、因泥而优、因技而良、因文而
本书首次将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方法论,系统地论述麦积山古往今来周边环境、人地关系的变化情况。在时间维度,麦积山石窟于北朝开凿完成之后一直在持续地发生着人地关系的变迁。它作为佛教圣迹、人文景观、文物古迹、世界遗产,涉略的人群对象、社会行为各不相同。在空间维度,本书分别从宏观的道路交通、风格传播,中观崖面开凿的选址、技术,微观
本书公布的革命文物名录分为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和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两部分。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3处和可移动革命文物16200件(套)等。
本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手稿书信篇、革命器物篇、功勋荣誉篇、遗址遗迹篇、烈士墓碑篇、先烈遗物篇。
全书以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争战为主线,围绕发生在萧山湘湖边的一个小山头——越王城山,讲述了越王勾践为兴越灭吴,曾在此屯兵、操练水军,并定下了“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最终一鼓作气击败吴王夫差的历史事件、典故传说。书中体现了越王城山作为吴越争霸史的重要地标,见证了当年越国君王勾践忍辱负重、入吴为奴的悲壮和凄凉,也是知